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對網購商品期望值低”誰把權益網在網中央?

2016年10月20日 14:27:0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面對質檢報告,31.6%的受訪者會仔細查看涉及的商品和品牌,14.9%的受訪者下次購物時並不會考慮質檢報告結果。相較于實體店,36.5%的受訪者對網購同款商品品質的期望值要更低。(10月18日《中國青年報》)

  對於一些消費者而言,他們的“對網購商品品質期望值低於實體店”感受是真實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認同“網購商品品質低於實體店”是正常的。也可以説,這種感受其實是一種無奈地“習慣成自然”,是見怪不怪了,而不是坦然接受了。

  網路商品的品質低於實體店的商品品質,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之所以出現了這樣的尷尬情況,是有著社會深刻現實背景的。實體店,就在老百姓的身邊,到實體店購買了商品,如果發現品質問題,雖然説解決起來未必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一定比網購商品處理起來,是方便的。我們可以騎著自行車,坐著公交車,甚至是步行就能找到這些商家,要求他們退貨或者是給予賠償。也正是因為對於實體店我們有很大的自主索賠的方便,才讓實體店更加敬畏消費者,不是他們不想降低商品品質,而是他們不太敢這樣做。

  而網路商品則不然了,處理起來是相當麻煩。不僅需要郵寄過來郵寄過去,而且由於相距天涯海角,距離的遙遠讓我們有了無力感。於是,在遭遇了網路商品品質問題之後,很多人的選擇是“息事寧人”,不值錢的小商品也就自認倒楣了。除非購買的商品價格昂貴,才願意去“戰鬥”。

  最為關鍵的問題是,網路商品品質低下已經成為了無奈地潛規則。人們也感到,既然選擇在網上購物,在“貪圖便宜”的時候,就應該有承擔商品品質低下的勇氣。國家工商總局10月8日公佈了網路交易商品品質專項抽檢結果,包括電商平臺和具體商品,總體不合格商品檢出率為34.6%。這個不合格率是驚人的,即使是這個數據也未必就是真實的,興許實際上的不合格商品會更大。

  問題是,這些不合格的商品為何能一直傷害網購大軍?固然,為了加強網路商品的管理,有關部門出臺了很多管理辦法。但是,由於落實的力度還不夠,由於並沒有實現無縫隙的監管,讓網路商品問題處於“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煩人層面。我們對於“網購商品品質期望值低”,不是我們坦然接受了,而是一種“此處無聲勝有聲”的無言的對抗,我們用“習慣成自然”的悲催,訴説著我們對網路商品的不滿。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網購商品期望值低”是另類的無奈抗爭,也是對有關部門的一次打臉。網路時代,把我們網在了網中央。但是請別因為監管不為、監管漏洞,把我們的正常權益也網在網中央。(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