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治理個人資訊洩露還需“對症下藥”

2016年08月04日 18:48:3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自從能網上購買火車票後,旅客購買火車票方便了不少。然而經常出差的市民王先生,最近找人上網代買火車票卻買不了了,原因是他的個人資訊涉嫌被冒用讓網站給“凍結”了。(8月4日貴陽網)

  如今網路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似乎也變得半透明化,蒐集大眾個人資訊的渠道也是多種多樣,層出不窮。在“房屋買賣界”裏就有一種不成文的默契,那就是登記房屋廣告時都會單開一個手機卡,絕對不會用自己平時用的手機卡,以防的就是後續資訊被洩露,説到這,你可能也接到過類似的電話,“您好,王女士,我們是XX理財服務中心……我們是XX公安局,你涉嫌洗錢罪……。”此類的報道有很多,接到電話時我們都會多一層戒心,電話挂掉了就是。可是這其中反應出的問題也不免讓我們後怕,他怎麼會有我們的個人資訊?有的甚至會詳細到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

  文中的王先生通過網上代買火車票,資訊被洩露,鐵路部門一再強調購買“黃牛票”的危害,但不法分子往往就是利用旅客圖方便的心理,才使旅客一次次的上當。如今購買火車票需要實名制,廢舊火車票很有可能成為個人資訊泄漏的一條門路。黑色方塊的二維碼上面的圖案記錄了旅客的詳細資訊,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個人資訊中所蘊含的龐大商業價值,但在一些不法分子眼中你的個人資訊就是他們兜裏的“錢”。在高額好處驅動下,我們的資訊安全又拿什麼來保障。

  不過,我們也不必談虎色變,保護資訊安全需要平時多留心,在此,筆者也給大家提幾點建議:第一,不要隨意填寫問卷,微信朋友圈的“小測試”更要謹慎對待。第二,不貪小便宜,街頭常有掃一掃二維碼,就會獲得免費的小禮物的活動,看似撿了個“大便宜”,但當你按下手機按鍵的同時個人資訊已經被洩露。第三,隱藏個人資訊的單據等不要隨便丟棄,例如火車票,不妨對廢棄的車票上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進行必要處理,把二維碼塗黑,或者將車票帶回家後自行粉碎燒燬,另外,快遞單據也會暴露你的“隱私”。第四,就是網上購物要通過正規途徑,網上購票可以到12306官方網站。資訊爆發時代,個人資訊被洩露似乎是“老毛病”,只有多部門配合,加大宣傳、監管和懲處力度,貼對“膏藥”,才能從根本上整治這塊“惡疾”。(台灣網網友:王蕾)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