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警惕朋友圈姓名星座測試背後潛藏的詐騙

2016年07月19日 17:08:1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我是,三分鐘熱度、愛嘗鮮、有藝術天賦……掃二維碼或關注“柏app”,上週五晚開始,你的朋友圈一定被它刷屏了。在朋友圈中看到好友分享,他的姓名、星座和各種測試結果,然後告訴你掃碼也能生成自己的模板,可事實是這樣嗎?(7月18日《南方都市報》)

  網上姓名星座測試想必大家都已不再陌生,而對於常玩微信朋友圈的人們來説更是見怪不怪。然而,這種小測試的背後卻不是僅供娛樂那麼簡單,用戶個人資訊更在不經意中就被獲取。面對這種虛假資訊在微信朋友圈氾濫成災的現狀,其背後潛藏的詐騙特別值得我們去警惕。

  常言道:“無風不起浪”。僅憑一兩個始作俑者是成不了氣候的,而想要達到虛假資訊在網上氾濫成災更是難上加難。但是這類資訊為何能在短短幾天,就能在全國大範圍內大面積傳播?如果細心去觀察的話其實不難發現,傳播途徑根本原因還在於一傳十十傳百的好友分享。

  當今21世紀,隨著網際網路在全國大範圍的普及,以及手機功能的逐步提升,相當大一部分人群的精神生活停留在網際網路上。這也間接導致了這類人群的精神空虛,在面對一些不知名的分享上,有著盲目從眾、隨波逐流的獵奇心理,而有些人的測試與分享更僅僅是為了好玩。此外,我們知道,現在的微信用戶有幾百個好友已經不足為奇了。殊不知,你的一個不經意分享,幾百個好友都看在眼裏,然後覺得好的話也會跟著分享,進而導致了這類虛假資訊呈現幾何級爆炸增長。所以,不要把網路當做生活的全部,你還有家人和朋友。在千變萬化的虛假資訊中,更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學會鑒別真偽。我們分享傳播的更多的應該是社會正能量,勇於拒絕分享傳播這類虛假資訊,這不光是對自己的隱私資訊負責,更是對好友及他人隱私安全的一種保護。

  另一方面,這類虛假資訊有著很高程度的隱蔽性,並以小遊戲和簡單測試的表面進行偽裝,使得其背後潛藏的詐騙目的更難被發現。你想要的只是簡單的娛樂,而幕後公司想要的卻是你的隱私資訊,而且得來全不費工夫。

  同樣,在如今千變萬化、防不勝防的虛假資訊在網上橫行的背後,也折射出相關部門在監管上的欠缺。對此,相關部門不僅要加強對這類非法公眾號的封號力度,更要加強對非法獲取用戶個人資訊的公司的打擊力度。唯有如此,方能給用戶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台灣網網友:唐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