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天價志願填報班”犧牲了多少個性愛好?

2016年06月22日 15: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還有三天,北京市2016年高考成績即將公佈。不少考生可能剛剛回過神兒來,又將在本月25日直面如何填報高考志願這一“難題”。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為了能夠讓學生不浪費考分而進入理想學校,不少家長不惜花費重金請培訓機構幫忙“支招”志願填報。記者發現個別高考報考機構的填報培訓叫價已經高達近10萬元。(6月20日《北京青年報》)

  高考結束原本可以放鬆了。可是考生依然難以輕鬆,接下來的難事就是如何填報志願。不能説,填報志願左右著人的一生,最起碼這會是人生十分重要的事情。志願填報好了,就是對分數的充分挖掘,可以不浪費分數。如果,填報不好,就有可能與大學失之交臂。每年都會出現很多“滑檔”考生,雖然成績也不錯,可是卻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理想的學校,理想的專業沒有錄取。不理想的學校,不理想的專業也沒有錄取。

  為了確保不出現問題,街頭應運而生了新行當“志願填報班”。專業人士會依據考生分數,綜合分析學校招生情況,綜合分析專業設置情況,幫助考生填報志願。這樣的指導有沒有意義?對於成功上學來説還是有意義的。這是因為,專業人士的分析,可以幫助考生找到一條捷徑,將自己的分數資源、成績資源充分挖掘,從而選擇與分數適合的學校和專業,能夠紓解“滑檔”的悲催。

  有人説,參加“天價高考志願填報班”屬於有錢任性。指導一下就收取10多萬元,還不都是有錢人托舉起來的。的確是這樣,老百姓的孩子誰舍得花10萬元,讓他們幫著填報高考志願?不過,這種現象的出現並非全是因為有錢任性。這還暴露出了高考招錄弊端。這種填報志願的模式,實際上是限制了考生選擇權。表面上是有選擇權力的,而實際上很多人填報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他們必須首先考慮能不能上大學,其次才考慮自己喜歡的專業。如果自己喜歡的專業競爭壓力過大,他們會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而報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天價高考志願填報班”更是將這種社會問題放大了。他們在意的不是考生的愛好,而是考生的分數,能上什麼樣的學校和專業,如何不讓分數吃虧了。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另外問題,喜歡金融專業的學了建築專業,喜歡建築專業的學了新聞專業,喜歡新聞專業的學了科技專業。為了能確保上大學,學生不得不屈服於殘酷的現實。試問這樣的人生能精彩嗎?想起當了公安副局長辭職做生意的警察,想起當了副鎮長辭職回家種蘿蔔的公務員。他們的做法別人都難以理解,而他們卻説:上學的時專業就不是自己喜歡的,辭職不過是尋找昔日夢想。

  “天價志願填報班”指導不出精彩的人生,犧牲了多少個性愛好?志願填報還是大家的志願嗎?我們應該變革高校錄取方式,讓考生都能任性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而不需要考慮分數和“滑檔”的問題。(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