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水源地泡腳”個人小惡乃文明大殤

2016年06月17日 15: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6月12日,網友@MOMO136發佈了這樣一條微博:一張只露著四條腿放在水裏的照片,同時後面還寫了這樣一句話:“銅川人民是否都能喝到我的洗腳水。”銅川廣大網友除了質疑其行為有違社會公德外,更有銅川網友留言:“在桃曲坡水庫洗腳的二位,銅川不歡迎你們這樣的客人!”(6月15日中國青年網)

  最近,一篇題為“銅川人民是否都能喝到我的洗腳水”的微博刷爆網路,在引起廣大網友關注與憤慨的同時,也引發了一場關於文明的大討論。按照慣常的思維,泡腳應該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個人行為、個人舉動,“泡腳”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妥,而現在個別遊客卻將泡腳之地公然選在了承載城市供水功能的水源之地,並揚言當地百姓“都能喝到我的洗腳水”,這顯然已經不再是關乎個人素養的小錯小惡,而是上升到了公共飲水安全、社會道德文明等民生性、社會性的大是大非問題上。

  坦率地説,公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都見證著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公民的個人行為展示的不再是個人的素養高低,而是整個國家與民族的群體形象。一旦入夏,全國各地紛紛開啟“燒烤模式”,噴泉、水系、景區當然是夏天消暑的最佳選擇,公眾同樣也有親近自然、享受美景的權利。泡腳消暑當屬正常現象,但問題是,這種個人行為更多的時候是局限于家庭生活、日常生活之中,而不是像新聞中水源地那樣的公共場所。但現在個別遊客罔顧社會公德而將向來注重水質檢測與周邊環境管理的水源地當成了一個露天的洗腳池,著實讓人在感情上難以接受,如此無節操地挑戰社會道德底線不僅傷害了公眾的感情,更踐踏了民心與大眾的尊嚴以及整個社會的公序良俗,想不激起民憤民怨都難。

  也許會有部分網友會説,水系作為一種公共的自然資源,遊客當然有權享用、有權觀賞,沒必要將“泡腳”這種個人小事與文明掛鉤,甚至上綱上線。然而,仔細讀完新聞就會知道,事發地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城市供水、防洪等作用的重要水庫,在當地的城市供水中佔有相當的比重。儘管在水源地泡腳不見得就會對水質産生多大的實質性影響,但公眾真正介意的是當事人發佈的帶有調侃性甚至挑釁意味的言論以及由此帶來的感情上的衝擊與不適,這無疑擊中了社會的痛點與神經,如此,也難怪廣大網友義憤填膺。從網民的反應來看,當事者帶有強烈侮辱性質的言語,不僅有失尊重、有礙觀瞻,也是自身缺乏教養的表現,同時也説明其在道德操守與職業素養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欠缺,這也間接暴露了當下我國社會道德建設的現狀令人堪憂,依然任重而道遠。

  其實,最近幾年,類似在名泉、景區、水源地遊客泡腳解暑的新聞並不鮮見。“水源地泡腳”看似個人小惡,但卻是文明大殤,泡掉的是素質,拉低的卻是文明。“水源地泡腳”,不只會讓公眾感到反感,同樣地,也會給當事人自身的生活與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所以,不管是出於個人考慮還是社會大義的角度,遊客們都不該只圖個人痛快而侵犯公共利益,都不該逾越道德的邊界而罔顧文明。

  水源之地,既是公共景觀,更是生命之源,需要我們每一個社會人共同珍惜、小心呵護。素質的提升、文明的養成無疑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每一個社會人勉勵前行。“水源地泡腳”同時也在警示我們,在寄情山水之時,也別忘了帶上“文明”同行,希望“水源地泡腳”的反面教材能夠喚醒遊客的公德意識,引起公眾的集體共鳴,多多自律自省,以實際行動重塑國人的文明形象與素養。(台灣網網友:楊蘭)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