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空巢老人”望子成龍的後遺症

2016年04月11日 16: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幾年隨著農村發展的問題不斷的深入,“空巢老人”的問題日益突出的,並且大有迅速增長之勢。獨居、孤寡的“空巢老人”成為中國式養老之痛。

  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我深切地體會到了村裏的年輕人正在一點一點地流失,甚至很多孫子孫女對於對於父母從小長大的地方最深的體會就是“老家”,對於自己的爺爺奶奶則是那個“守”在老家的人,而這,也意味著全家人只有在春節才會團聚在一起,(對於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來説,只要有活兒幹就沒有假期)。

  正如我所經歷的我所看到的,父輩們作為貧窮落後和新時代的交接人,他們身上往往承擔著更多的是遺憾和不甘,孩子,作為他們新的希望,更多的意義上是在實現一個寄託--走出大山、遠離貧窮,而在發展方式有限的農村來説,讀書,成了唯一的出路,也因此,父母外出打工,兒女在外讀書,老人在家獨居,三角形般穩固在農村的生活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了父母對兒女的期盼最生動的描寫。。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管是學有所成,學有所長抑或是學無所獲,開闊了眼界,擁有更多城市生活狀態和生活圈子的下一代人又怎麼會回到曾經的小天地,過著“原始”的生活。

  那麼,作為半個走出去的人,我是否會願意回去?我想,如果真的足夠的大義凜然,抱著建設家鄉的想法的話,我還是不會回去。為什麼?年輕人更多的是看中的機會,如果學校、娛樂、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我有有什麼勇氣去讓我的下一代承擔“風險”?

  所以説一系列設施、機制的建設很重要,但是,關鍵是,一旦這些類似于“城市”的模式建立起來,村子人流量達不到應有的狀態,這些設施仍會被浪費。對於農村的建設需要更多的因地制宜,更多的特色開發,作為城市的“互補品”,而不是“替代品”,農村其實可以在自己的野趣中成就和城市更多的同樣的地位,加強城鄉之間,鄉鎮之間的互動發展。

  未來,農村會更美好,老人會得到兒女更多的陪伴。(台灣網網友:紀春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