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境外購物”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

2016年02月23日 14: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喜樂祥和的猴年春節即將接近尾聲,人們開始步入到平淡的工作生活中,然而,“境外購物”的熱度卻在持續升溫。如此火爆的境外購物行為,是國人的理性購買,還是生活水準提高後的盲目盲從,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思考。

  據商務部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遊客境外消費1.2萬億元,其中奢侈品消費達1168億美元,全年中國人買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並且,有910億美元總額的78%在海外購買。在當今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尤其是海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仍籠罩在經濟危機的陰霾中,中國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以及“天文”的消費金額,可以説是直接拉動了世界萎靡的經濟。原本賣不動的奢侈品,在國人的瘋狂搶購下,反而變得供不應求,西方國家大呼“解渴”。在原本鼓勵消費,擴大內需的國內,消費者卻都涌向了境外,這不正違背了我國“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古訓嗎?這究竟是國人“崇洋媚外”的歪曲心裏作祟,還是另有他因?

  “免稅”名牌産品以及高品質的服務水準消費環境把國人引向境外。眾所週知,海外名牌商品,例如:名包,名錶等世界知名奢侈品,在國內之所以售價鬥升,是因為中國在稅費上有比較高的稅率,加上國內流通成本,各種産品銷售環節多,物流管理成本較高,形成了國內外商品的高差價。加之,“洋市場”監管嚴格,服務水準人性化,共同造成了國人境外消費的“理性選擇”。國外商品價格低,新潮,多多購買追求“效益最大化”何樂而不為呢?

  總結起來,國人消費力流失境外,根本原因還是國內相比之下亟需提升的産品品質以及消費環境。首先,從商品的製造上來説,我國在“中國製造”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加快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我們不能一味的做外國商品的代加工廠,要用“智造”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品質的産品結合,生産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産品,完善産業鏈條。其次,要留住持續流失的消費力,必須改善國內的消費環境,加強制度監管,法律限制,構建誠信的消費服務體系,嚴厲打擊“黑商家”“黑産品”加強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的營造,使消費市場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相信伴隨自身實力的不斷提升,奔赴境外的消費者必將不斷回流。

  在此,真誠的建議熱衷於境外購物的消費者,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做一名理性的國人與消費者。(台灣網網友:馮傑)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