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看過《托尼厄德曼》的都愛死它了

2016年05月20日 09:34: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托尼厄德曼”是父親虛擬出的人物,滑稽父親確實實現了喜劇角色的效果。但它更是一部嚴肅深刻帶有苦澀的親情劇和時代劇。導演瑪倫作品中存在的“親密關係”是彼此影響和互為定義的,電影中的父女就是這樣的“親密關係”。

  參與戛納電影節的各國影評人儘管口味各異,卻又總是有著同樣的苛刻,因此在現場的場刊Screen(《銀幕》)上,同一部電影各國影評人評分經常出現極大懸殊,難得有眾望所歸一致叫好的。不過今年德國女導演瑪倫阿德的新片《托尼厄德曼》除了在媒體場首映時贏得多次掌聲,而在映後的評論結果也是贏得了媒體記者和影評人幾乎滿堂的喝彩!目前幾乎沒有一家媒體影評人在評價這部電影時給出了差評,當然只是每個人評論的角度或許不同。

  作為第一次入圍戛納主競賽的新面孔,很多人都覺得瑪倫阿德會是一個被忽視的新人。事實上她在十二年只創作兩部長片,卻部部精彩的簡歷早就應該引得媒體人的關注。這位自編自導而且還自己負責製片的全能女導演是德國近年來最值得關注的“新人”。而解讀她最關鍵的影片,其實是贏得當年柏林銀熊獎的《其他人》(Everyone Else, 2009)。那只是她的第二部長片,卻在當時被一些知名影評人拿來和瑞典國寶級導演伯格曼和法國著名導演埃裏克侯麥做比較。在《其他人》中,瑪倫就已經提出了在《托尼厄德曼》中繼續延續的“親密關係”的主題。只不過《其他人》中是夫妻之間的,而新片中則是父女關係。

  《托尼厄德曼》確實會令人開懷大笑,因為當父親溫弗雷登(彼得西蒙斯切克扮演)以虛擬的身份“托尼厄德曼”試圖來幫助身處職場的女兒伊納斯(桑德拉胡勒扮演)重新發現人生意義而不停惡作劇的時候,這位“幽默”的滑稽父親確實實現了喜劇角色的效果。而女兒伊納斯也跟隨著這位教練“托尼厄德曼”的不停帶引,逐漸脫下時時正襟危坐的職業套裝,裸露著身體和同事開“團建會”,那就更是令人不由得隨之而放鬆大笑。

  但《托尼厄德曼》更是一部嚴肅深刻帶有苦澀的親情劇和時代劇。瑪倫作品中存在的“親密關係”是彼此影響和互為定義的。溫弗雷登和伊納斯在電影中就是這樣的一種“親密關係”。伊納斯對於父親死纏爛打的惡作劇的忍讓程度足以令人咋舌,而溫弗雷登作為父輩的任性妄為也是令人匪夷所思,但就是在這種“親密關係”的影響中讓情節不斷推進。

  所有的劇本教科書都會強調“鋪墊”的重要性,在這部兩小時四十六分鐘的長片中,導演瑪倫阿德巧妙地設計了幾個父女相遇聚會的場景,讓每次相遇的空隙都成為觀眾感情回味的留白,兩小時三次聚會的鋪墊讓最後的裸體相會成了一個明喻。父女之間的關係也就此得到了重新確認。最後的結局很顯然是更為歡樂了,但事實上電影經歷的過程也是痛苦的。父女之間的隔閡和彼此生活階層的差距,成了電影中笑料的一個主要來源;而電影中那些small talk(小對話)也同樣映射了歐盟一些國家政治的現狀。

  電影的巧妙結構和深刻人性,在導演的鏡頭下得以自然而又簡單地展現;而女主角扮演者桑德拉胡勒敏感而又細緻入微的表演則真實再現了父女之間“哭笑不得”的親密關係。最終《托尼厄德曼》 成就了本屆戛納迄今為止最為動人的一個傳説。(易英 旅歐影評人)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