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2》改編自王度廬的小説《鐵騎銀瓶》,是李安版《臥虎藏龍》“根正苗紅”的親兄弟。但估計所有觀眾都會像我一樣,不會期待這部作品能夠在任何意義上與那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相提並論。IP這個概念已經在中國內地大紅大紫了一整年,“鍍了金”的電影名稱再加上中美深度合作的製作班底,誰都知道這背後無非就是一個資本運作遊戲。
電影的故事很常規,一件寶物引發江湖紛爭,俠義與邪惡形成兩大陣營展開鬥爭,主人公個人的恩怨情仇都成為被席捲入大背景下的小點綴,有一點像《倚天屠龍記》,又有一
點像《七武士》。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江湖故事。典型的好處是它很有章法,嚴格地遵循三幕劇式的結構:開端群俠聚義,各顯神通;中段面臨衝擊,有死有傷有情債;高潮是浪子回頭和絕地反擊。但是典型的壞處則是沒有驚喜:觀眾們都知道聚義的群俠除了主角之外必死無疑,否則是不會逼出主人公發大招的;觀眾們都知道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絕世珍寶根本不可能被壞人佔有;觀眾們都知道有仇必報,有緣必續。好故事講究的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但如果所有的情節都在意料之中就必然帶來睏倦和無聊。
導演是最優秀的武術指導,所以《臥虎藏龍:青冥寶劍》中最值得稱道的也就是打鬥場面了。酒館野戰、深夜盜寶、冰面搏鬥、黑暗中雙女對決等橋段都可圈可點,但卻都缺乏新意。《英雄》把中國的武俠電影推上了奇觀化的道路,從此中國武俠片中不再有江湖,不再有傳説,只剩下了赤裸裸、乾巴巴的動作場面。大量的同質性生産,使中國武俠成為了一個極具東方色彩的電影類型,卻也造成了觀眾們的審美疲勞和信心喪失。
説到底,還是武俠片與動作片的區別。動作片強調驚險刺激,看重情節,看重場面,看重視覺激發的荷爾蒙;但是武
俠片強調的是“俠”,“俠”説到底是人,武俠片看的是有功夫的人在極端條件下的個人選擇。武俠片看的是個性。
電影的個性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導演或明星的個人風格,另一個則是極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人物是武俠最大的看點,也是有“武”也有“俠”的基石。《一代宗師》好看是因為導演有風格,《師父》好看是因為人物有個性。而《青冥寶劍》不溫不火、味同嚼蠟也是因為沒有立得住腳的好人物。所有正面角色都是道義的、犧牲小我為大我的,所有的反面角色都是乖戾的、殘忍的,打戲套路,文戲矯情。 (祖紀妍)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