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華語片度過類型多元化元年

2016年01月07日 11:03: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2015年,中國電影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紀錄,堪稱史無前例的“破紀錄之年”。當然,在440億票房的背後也伴隨著巨大的批評和爭議之聲,但不管怎麼説,中國電影業在2015年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後世回望2015,必將是中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

  在經歷了2015年初春節檔的不溫不火之後,4月份的《速度與激情7》猛然將中國影市的票房容量拉升到了一個極高的層面,畢竟2014年的年度票房增長率已經很高了,甚至引發了不少人的擔心,認為2015年的漲勢堪憂,馬後炮地看,確是多慮了——而且《速度與激情7》引爆了票房狂飆,國産片很快也達到了新的票房高度,《捉妖記》在爭議聲中艱難地超越《速度與激情7》,以暑期檔奇幻“闔家歡”的賣相成為內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

  既然是“破紀錄之年”,幾乎匹匹都是“黑馬”。新導演取得票房佳績,跨界導演風生水起,已然成為中國電影的“新常態”。據統計,2015年票房過億的47部國産影片中,有28部來自“70後”“80後”創作者,有13部是導演處女作。

  Audience

  毋庸置疑,網際網路+帶來的電商推動和網路文化的普及,以及城鎮化浪潮下銀幕數的持續遞增(2015年全國影院新增銀幕8035塊,平均每天增加22塊,銀幕總數達31627塊),仍是2015中國電影票房高企的兩大推手,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所造就的青少年潛在觀影人群則是中國電影産業的基石,從根子上説,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完全仰賴於數量龐大的他們(2015年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2.6億,比2014年增長51.08%)。

  而這一基本的社會態勢也形塑了宏觀的大眾文化環境,進而造就了中國電影的基本面向。而相較于單純的票房增長,觀影人次的增長可能對衡量影市景氣更有參照意義,2015年中國的觀影人次已經是其他大國人口的數倍了。

  Genre

  2015年,中國電影在類型片上的拓展也有著可喜的成績。回看華語片票房榜,《捉妖記》《港囧》《尋龍訣》《夏洛特煩惱》《煎餅俠》《澳門風雲2》《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老炮兒》《天將雄師》《狼圖騰》可圈可點,其中涵蓋了奇幻、探寶、喜劇、穿越、動畫、古裝、市井、少數民族等數個類型,除了《老炮兒》和《狼圖騰》帶有較濃厚的作者色彩而商業類型範式不特別鮮明以外,其他幾部都可以算作比較典型的本土類型片——當然,類型片的成熟和穩定本身也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2015年的國産類型片態勢主要還只能算一個起步,需要在更長的時段內砥礪、沉澱。

  如果説,《道士下山》的失敗預示著老導演沒能與時俱進的同時,也彰顯了功夫片作為華語電影基本類型的下坡路,來自同一個原著作者的《師父》則進一步反證了這一點。不過在目前的態勢下,很難判言功夫片衰落了——應當是在尋找另一個破繭而出的機會罷了。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