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金陵十三釵》“衝奧”的醉翁之意

2011年09月27日 09:39:00  來源:東方網
字號:    

  我想,每一個電影人都有一個“奧斯卡”,如果説沒有,這倒是有點矯情。畢竟美國是一個電影強國,最佳外語片獎成了各國電影人衝擊的目標。

  日前,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金陵十三釵》將代表中國內地參與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競爭,為了配合“申奧”,該片將於9月24日起在京點映一週。電影局國際交流處劉先生向記者確認了此事:“基本定了,我們也提醒新畫面公司最晚要在9月24日進行商業放映一週。”

  這是否就代表官方的態度,我們不得而知,如果消息屬實,為何不正式對外發佈這一消息?看來,從國家層面而言,衝奧並非“申奧”,無非是一個審批的問題,比如決定有哪部影片去“衝奧”,需要得到主管部門的認可。據報道,張藝謀新作《金陵十三釵》最終擊敗了另一部熱門影片王全安執導的《白鹿原》,成為代表中國“衝奧”的影片。

  出品方新畫面公司的老闆張偉平曾這樣表示:《金陵十三釵》是張藝謀的翻身之作。因為,張藝謀奧運會後拍的兩部電影《三槍拍案驚奇》與《山楂樹之戀》,並沒有滿足觀眾的期望值。張藝謀迫切需要用《金陵十三杈》這部新片為自己恢復名譽。作為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已經在全世界證明了自己,也在各種電影節上拿過許多獎,相比“奧運會”,“奧斯卡”又算得了什麼?

  電影的第一功能還是拍給觀眾看的,尤其是本國的觀眾,出口轉內銷的這樣一種行銷模式,大多數是墻外開花墻裏也不香。有的導演就是為了在國外獲獎那點虛名而拍電影的,回國後在國內放映,門可羅雀。這樣的獎拿得再多又有何意?對“奧斯卡”我們還是要抱著一種平常的心態。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否的坐標首先應該是立足於本土觀眾。在國際上能夠獲獎當然值得高興,獲獎後,本國觀眾卻不喜歡,這樣的高興也就失去了意義。電影藝術關照大眾審美,這是藝術的真諦。

  按照“奧斯卡”評選規則,所在國推選影片須在2010年10月1日到2011年9月30日之間最少商業放映一週,也就是説《金陵十三釵》最晚要在9月24日起上映。為了“衝奧”而走程式,24日,《金陵十三釵》在京進行了首場放映。據悉,7天放映全部設在VIP廳,每場可售票只有十七八張,還有工作人員在場內監督防止盜版。在影片還未公映之際,急於趕場,急吼吼的姿態,醉翁之意不在酒,張偉平不過是想利用“衝奧”的眼球效應造勢,為影片的正式公映取得商業利益的最大化。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金陵十三釵》現在邀請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加盟,又有了好萊塢技術團隊的加盟,美國化的創作模式是否能獲得評委的青睞?現在還是個未知數。趨同化的創作適得其反,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竊以為,張藝謀的“衝奧”其實是為“奧斯卡”添彩,“奧斯卡”不是“奧運會”,你老謀子都導演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還有什麼榮辱得失放不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拍電影也是如此。一部影片得到本國觀眾的高度認可,這遠比獲得一個“小金人”更具意義。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