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人民網看到一篇轉載《法制晚報》的報道,題目是《小瀋陽兩年身價掉兩億九千萬,商業價值堪憂》。閱罷這則報道,筆者不禁想到一個問題,誰該為小瀋陽商業價值堪憂的現象買單?
這則報道調查很詳細,報道指出:由於藝術過度透支,全國巡演由紅火到冷落,並造成廣告收人的縮水,走紅三年的小瀋陽沒了巡演和廣告,年收入銳減,據統計,由走紅的數億收入到現在的幾千萬,小瀋陽的吸金能力在三年內縮水了一大截,小瀋陽賺少了,趙本山的口袋自然也就癟了不少。 面對這樣一個尷尬的處境,“小瀋陽今年是不會再進行巡演了。”本山傳媒副總裁劉流明確表示了這樣的看法。這是對小瀋陽的重新定位,是為了保護小瀋陽的藝術生命。小瀋陽的二人轉演出次數已經太多了,而目前也沒有新的節目,演來演去都是舊段子,沒有意思,不能讓觀眾看著煩,更不能讓觀眾産生疲倦感,所以,小瀋陽今年主要任務就是演電視劇和電影。
對於小瀋陽的藝術前景,演出商則分析説:主要是源於沒有新節目出手,以至於商業價值開發能量的枯竭,連續承辦過小瀋陽全國巡演的演出方姜先生坦言,小瀋陽二人轉的價值難以再現輝煌。
2009年5月,央視國際網站曾專門對小瀋陽、劉謙和孫紅雷三位熒屏紅人進行了一次“誰能紅得更久?”的網路投票調查。憑藉在《潛伏》中塑造的余則成,孫紅雷戰勝了小瀋陽,而劉謙排名墊底。
靠小品《不差錢》走紅全國的小瀋陽,利用春晚的餘熱效應開始了以他領銜的“趙家班”的全國巡演,大多數觀眾也是衝著小瀋陽去的,儘管票房很火,由於缺乏足夠的藝術積累,模倣秀成為“一招鮮、吃遍天”的主打節目,令觀眾産生了一種審美抵觸。投票反映了觀眾審美期待的基本走向,從中能夠解讀出“藝術需要創新”這個有意義的命題。
由小瀋陽“商業價值堪憂“自然會想到趙本山。隨著趙本山漸漸的老去,身體也大不如從前,現在,提攜接班人成為趙家班的頭等任務,這一點在央視春晚上趙本山的良苦用心就可見一斑,無奈的是除了《不差錢》外,無論是《捐助》還是《同桌的你》,小瀋陽都沒有更出彩的表現。在影視劇中,也是如此。其實,小瀋陽商業價值堪憂的癥結就在於趙本山的短視效應,小瀋陽成了趙家班賺錢的工具,藝術透支,入不敷出,賺了錢的趙本山買了飛機,卻難以在藝術創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竊以為,作為一個農民藝術家,趙本山不要滿足於廉價的掌聲,要多聽聽不同的聲音,這對二人轉藝術發展和提高大有好處。如果奢侈揮霍藝術的積累,毀掉的不僅是小瀋陽,趙家班的藝術前程也令人堪憂,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無論是央視春晚中表演的小品,還是電視劇《鄉村愛情》,“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小瀋陽商業價值堪憂”,對趙本山是一個警示的信號。(吳為忠)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