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新決議文:一副精心塗抹的政治新面具
【兩岸快評第331期】
9月28日,民進黨“全代會”炮製出所謂“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決議文通篇充滿對大陸的偏見和敵對意識,叫囂拒絕“一國兩制”,重彈“住民自決”等老調。同時,蔡英文當局還偽裝出一副遭打壓、受欺負的“受害者”模樣,繼續訴求悲情,誣稱“‘一國兩制’就是吞併臺灣”,營造所謂“亡國感”。民進黨這篇處心積慮的新決議文,企圖將其施政失能導致的內外困境嫁禍于大陸,轉移民眾對其施政不滿的視線,以在島內繼續欺世盜名,充斥著選舉算計和自欺欺人,矇騙不了臺灣人民。
一、固守“臺獨”分裂立場,撕下“維持現狀”偽裝。決議文老調重彈“住民自決”,妄稱“臺灣前途屬於全體住民的自決權”,再次暴露其謀求“臺獨”、分裂國家的本質。長期以來,島內分裂勢力為達到“獨立建國”目的,蓄意援引“住民自決”,矇混愚弄臺灣民眾。眾所週知,“住民自決論”是二戰同盟國在擬定《聯合國憲章》草案時,為處理國際秩序中殖民地與殖民主義問題提出的特定概念,是指殖民地人民或託管地、非自治領地人民在非殖民化過程中實行的國家獨立的權利。有關法律對其適用範圍有嚴格的限制和規範。1960年,第15屆聯合國大會第1514號決議第六條明確規定,“任何旨在部分地或全面地分裂一個國家的團結和破壞其領土完整的企圖都是與聯合國憲章的目的和原則相違背的”。但民進黨長期打著“民主”的旗號,偷梁換柱,盜用“住民自決論”概念,企圖分裂國家,實現臺灣“獨立”。這些所謂“臺獨理論家”披著法律的外衣,明目張膽地以決定國家前途的“民族自決”偷渡其“臺獨”主張。為了“臺獨”殘夢,任何專業操守和職業良知都可以棄之如敝屣,也包括蔡當局上臺以來口口聲聲挂在嘴邊的“維持現狀”。
二、蓄意升高兩岸對立對抗,以謀求選舉私利。“九合一”選舉結束以來,民進黨將2020年選戰主軸定為主打“反中牌”“保臺牌”,操弄臺灣民眾對“被統”的疑懼心態,聳人聽聞地散播所謂危機感、“亡國感”。這一招數是“臺獨”勢力謀取選舉利益的老把式,長期樂此不疲,而臺灣民眾收穫的是經濟停滯、收入下降、民生凋敝。可悲的是,民進黨當局至今仍不願承認,這一切根子在其處理不好兩岸問題,無法借大陸崛起之勢實現臺灣發展。臺灣民眾對臺灣之亂、“臺獨”戕害已經感到切膚之痛。去年,“討厭民進黨”成為臺灣最大黨,許多民眾早已厭倦了民進黨老掉牙的意識形態動員操作。民進黨試圖在明年選舉中故伎重演,恐怕是嚴重低估了臺灣人民的智慧。
三、無視民意,掩蓋“執政失敗”的事實。決議文提到“繼續推動憲政體制改革”,鼓吹“轉型正義”“非核減碳”“年金改革”“婚姻平權”等改革“成果顯著”,結合近期蔡當局密集的政策買票和利益綁樁及刻意營造的民調高支援率,不斷為民進黨改革政策“貼金”,以轉移民眾對民進黨上臺以來利用“立法院”多數席次打擊政治對手、霸淩異己、強推爭議法案的執政傲慢和一意孤行的“不滿”,換取社會對其在人事任用上酬庸尋租、將反對者一律打成“傾中、反改革者”等行徑的“健忘”。從急不可耐地淩遲對手到恬不知恥地鼓吹“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民進黨的“發夾彎”轉得有點太突然,也讓人看破其謀求選票最大化的手腳!
四、唯“美”是從,“外交”困境只知諉過於人。近期,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兩國棄臺就我,是從自身國家和人民利益出發,經過審慎評估,認定中國崛起勢不可擋,可以協助其更好發展、增進利益,而“臺灣沒有滿足該國需求的本事”,儘管受美國等西方國家阻撓仍義無反顧,反映了世界風向的變化和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大勢。決議文妄稱“臺灣國際參與受到中國打壓,可以成為與世界各國合作的基石”“以人權民主發展協助區域民主發展”,這反映出蔡英文當局企圖借“斷交”事件操作以所謂“價值同盟”,謀得西方國家同情支援,進行“剩餘價值再利用”。殊不知,世界各國紛紛與大陸謀求合作共贏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只知“一邊倒”全面貼靠美國,只會讓臺灣對外交往處處碰壁、日暮途窮。
而今,蔡當局自以為選情已經回溫,拋出所謂“新決議文”,借機包裝選舉政策,掩蓋其施政敗績,籠絡蠱惑支援者,這是民進黨在選舉期間換上的一副新面具,手段並不高明。蔡英文當局忽略了事實勝於雄辯、更勝於謊言,“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反中、抗中”的激情戲碼最終抗拒不了兩岸融合發展的大勢和島內“顧民生、穩兩岸”的主流民意,“獨”心不改、飲鴆止渴只會讓民進黨最終被歷史大勢所拋棄。(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 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