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珠海航展)1日上午開幕,50%的裝備首次公開亮相,吸引了世界各國軍方和媒體的關注和密集議論。殲-20是這次珠海航展最大的亮點,但並不是全部。臺灣《旺報》稱,除殲-20外,包括運-20運輸機、轟-6K戰略轟炸機、長劍-20巡航導彈等在內的18種飛機、導彈和雷達主戰裝備,以及39種配套武器等共逾110件武器裝備同時在航展中展出。報道稱,今年正好是珠海航展20週年,從1996年臺海危機後首屆航展展出的第二代戰機殲-8III,到如今的第四代戰機殲-20,可以看出大陸軍事裝備是如何蓬勃發展的。
美國《時代》週刊稱,珠海航展中,中國展示的軍事技術的提升也有助於招徠客戶。就在珠海航展開幕當天,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抵達北京,預計將簽約購買中國巡邏艇。巴基斯坦、柬埔寨和緬甸等國早已購買了中國武器,近期其他亞洲國家也開始簽單,4月泰國簽署價值2億美元的中國坦克訂單,隨後簽署10億美元的潛艇訂購合約。上個月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也表示願意購買中國武器。
《俄羅斯報》稱,俄羅斯在這次珠海航展上設置了——不僅是中國航展史上,也是俄參加的所有國際軍事展覽史上——最大的軍事裝備展區。俄羅斯代表團有400名成員,展出280部軍事裝備樣品。報道稱,參加本屆航展的國家和地區有42個,國內外參展商700余家,境外展商比例佔45%左右。
尹卓表示,從這次航展可以看到,經過10到15年的大力科研,中國空軍裝備已經進入豐收期,這可能還會持續十多年的時間。總體來講,中國國防科技和軍事裝備已完全能支撐起我們第三大軍事強國的實力。不過,尹卓稱,我們也要看到自己的努力空間,比如中國跟西方國家和俄羅斯在動力裝備上存在差距。在高技術裝備的技術成熟度上,我們跟美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殲-20雖然與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服役的美國F-22戰機沒有代差,但技術成熟上還差得很遠。在整個資訊化體系裏面,我們也跟發達國家有差距,重要核心元器件也還有努力空間。
《環球時報》記者在這次珠海航展中採訪的一大感受是,中國的武器設計師們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介紹自己産品的時候,越來越願意用“世界最先進”的頭銜: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的M20導彈是世界上僅有兩種第四代地對地導彈之一,部分指標壓倒號稱反導剋星的俄“伊斯坎德爾”導彈;霹靂-10空空導彈成為隱形戰機的剋星;中國新型遠端警戒雷達,甚至能探測到太空中的低軌衛星和亞軌道飛行器……
“珠海航展展示中國自信”,德國全球新聞網1日稱,在珠海航展上,中國不僅展示各種軍用飛機和設備,也展示了很多民用産品。對中國來説,這些産品意義遠大。這些産品是中國軍工産業轉型成功的一個案例。當前中國軍工産業已進入“軍民融合”階段,國企與民間部門的良性合作競爭,催發了軍工産業的科技發展,也為民間帶來了龐大的經濟效益。報道稱,北京越來越把“空間力量”作為未來的戰略,現在已經走出一個大步。(馬俊、李珍、王偉、青木、陶短房、蘇靜)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