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甘巴拉20余載“王老兵”王勝全
九月初九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最早可上溯至戰國時期,多有“登高”“踏秋”“團聚”“敬老”之習俗。那麼,軍人的重陽都是怎麼過的呢?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遍插茱萸少一人。
對軍人而言,每一個重陽,不能盡孝的遺憾常會涌上心頭,但那句“抱歉”卻總是話在嘴邊。因為,自古忠孝難兩全,使命在肩不容懈。
入伍前的重陽,是幾代同堂登高望遠,是兄弟姐妹齊聚一堂,是遍插茱萸,共嘗篷餌,也是淺酌菊花酒,同饗桂花糕。但既然穿上這身戎裝,就選擇了一份責任和遠方,膝前盡孝、共度重陽便成為他們內心深處的奢望。
在對故土深情的凝望裏,爺爺的後背顫顫巍巍日漸佝僂,奶奶的皺紋層層疊疊寫滿了思念,點點白霜不知何時攀上了父母的兩鬢。三兩年,七八載,半輩子……樹木的年輪悄然增長,承歡膝下不知又待何年,他們只能把這份愧疚暫且封存、深深埋藏。
軍人的字典裏,只有保家衛國和犧牲奉獻。畢竟,汗水成就中國夢想,青春鋪就復興之路。
他們的重陽,在甘巴拉5374米的山頂度過。這裡,活動範圍超不過一個足球場,翻遍山頭看不見一絲綠。因缺氧而造成的高原紅,因寒冷而皸裂的雙手,因缺水而乾癟的嘴唇,還有那一雙雙佈滿血絲的眼睛,都成為了高原軍人獨有的“標簽”,但他們虎視蒼穹的“天眼”一刻也不曾閉上,任一隻蚊子也休想跨進國境半步。
他們的重陽,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度過。幾十年如一日隱姓埋名努力攻關,甚至連妻兒都不知其所蹤,但他們鑄造出的國之重器,讓心懷叵測的覬覦者戰栗驚惶。
他們的重陽,在驚濤駭浪的大洋上度過。甲午奇恥,刻骨銘心,像一根巨大的刺,深深地扎進他們的心。臥薪嘗膽,奮發圖強,當祖國的艦艇在國際海域遊弋護航,當“遼寧號”駛向深藍完成百年夢想,當“飛鯊”起飛時發出雷霆般的咆哮,他們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百倍、從容不迫。
他們的重陽,在風雲叱吒的長空上度過。“黑絲帶”試飛、“鯤鵬”列裝、空天探索……每一次長空礪劍、搏擊九天都引來世人艷羨追逐的目光。他們時刻準備著,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利刃出鞘有我無敵。
軍人的形象,是筆直的軍裝、剛毅的面龐、堅定的步伐和寬厚的肩膀。既然選擇了這身軍裝,就早已選擇在繁華中篤定、在寂寞中堅守、在奉獻中踐行——萬家團圓,祖國安寧,于他們,就是最好的重陽、最美的詩與遠方。(尹武)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