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勘學者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于4月8日向國際空間站發射龍飛船(Dragon),其中最令人關注的物資是首個試驗性充氣式太空艙。此次發射的火箭第一級也第一次成功在海上無人船軟著陸。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海上回收第一級火箭。
火箭在海上成功回收意味著火箭回收技術從初級版的1.0邁入到了高級版的2.0,這種成功當然不只是從陸地回收成功到海上回收成功的升級,而是有多重視角。因為,海上回收火箭並非此次任務重點,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此次將實現對國際空間站的補給運輸任務。“獵鷹9號”火箭內搭載的龍飛船(Dragon)將為國際空間站送去1300磅的食物、水以及新科學設備等,以支援空間站250項正在進行的實驗項目。當然,火箭海上成功回收也使人們的太空探索和旅遊又進了一步。
海上回收火箭經歷了多次試驗,是經過5次嘗試後才成功的。從多次失敗到獲得初步成功的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技術的進步和升級。但是,這次火箭海上成功回收的升級其實表明的是,最尖端的科技探索已經從國防轉向民間,從不計成本到計算性價比,從單一用用途擴大到多用途,從只有消耗到可以回報等多方面悄然轉化,而這正是科研需要遵循的規律。
火箭發射和太空探索從一開始就是國家行為,也即從國家安全和軍事用途來考慮的,因此,成本都是由納稅人來付,在一開始並不會考慮回報,無論哪個國家都有不差錢的牛勁。但是,科技需要後勁,更需要考慮擴大其應用和造福于社會,如此科研成果的應用和回報就必然要納入議事日程。這一點,美國航太航空局(NASA)早就心知肚明,一直在考慮把航太航空探索技術“軍轉民”,不僅可以提升效率,獲得回報,而且能擴大科技成果的應用,實現科技造福于社會的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戰加入目標,2005年,NASA就實行外包的策略,提出了一個“商用軌道運輸服務”的計劃,讓民企投標競爭,結果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以“獵鷹9號”火箭和“龍飛船”參與競標,在2006年擊敗競爭對手,獲得NASA的認可。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火箭發射升空在第4次獲得成功,並縮減了成本。當時NASA就把16億美元存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賬戶,這意味著NASA不僅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合作進入穩定階段,而且意味著由納稅人付費的太空探索已經在降低成本了。因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除了改造火箭技術外,如推力可調、多次啟動等,還使人員更為精簡,大大降低了火箭發射和運送太空飛船的成本。如果按以前慣例由NASA來進行火箭發射和運送太空飛船,成本將比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標價高出4-10倍。
NASA的做法實際上也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指明瞭方向,如果想在航太航空領域分享一杯羹,就得通過競爭把成本降低和提高技術,但現階段還主要是前者,而技術的改進可以由NASA來幫助。所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獲得NASA的認可之後,一門心思地研究和試驗火箭回收,達到讓火箭第一級重復用10到20次,然後經過整修再用上100次左右;更高的目標是讓火箭第一級隔幾個星期就可重復使用。如達到後一個目標將使發射成本降到現在的1%,而現在獵鷹9號火箭本身成本在6000萬美元左右,每次加注燃料的費用在20萬到30萬美元之間。
更何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還可以利用火箭發射和運載太空飛船的機會既擴大民用,又獲得利潤,例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就有太空葬的服務,已將數百位客戶的骨灰送到太空,每位骨灰收費3000美元。現今只有俄國的太空遊並收費昂貴,已經從每位5000萬美元漲到7000萬美元(2015年)。早就有競爭意識的美國NASA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也瞄準了太空遊,提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很快就可以開發商業載人飛船,每人的收費至少可以降低約1200萬美元,也就是3000萬-4000萬美元就可成行。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海上和陸地火箭回收都成功並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後,不僅太空遊會進一步降低價格,就是往空間站運送貨物也會大大降低價格。
也許,人們感興趣和奇怪的是,為何NASA不自己搞這樣的科研,而要以外包的形式來讓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做這類事,除了上述的降低成本和實現科研成果的民用化外,還有一些更為重要的理由。
其一,可以讓NASA自己搞更為重要的研究,如探索火星等其他星球和研發更為高端的太空探測技術,甚至空間武器。
其二,面對美國有人問為何不關心生活在凡間的美國人而是要探索太空,NASA把探索太空的成本降低是獲得人民、議會支援的重要因素,而且太空探索能服務於人民,如太空葬和太空遊,以及未來移民火星等,都是獲得公眾支援的基礎。
其三,NASA並非壟斷太空技術而是要讓民企也分享一杯羹,除了也是在引入競爭機制以刺激技術的快速發展外,還在於有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的考慮,以及只有當一種專業和一種技術能形成産業鏈和更多更廣的市場後才能更為成熟,和更有使用價值、市場價值和實現科學的終極價值——服務於社會,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和造福於人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