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開放交流30年的省思

2017年08月30日 08: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網路報》30日發表社評説,今(2017)年是兩岸開放交流的第30個年頭,臺當局相關機構準備辦理各項活動,回顧與展望兩岸關係的各項發展,非常有意義。希望借由這一系列的活動,能讓臺灣人民了解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同時為當前僵持的兩岸關係尋求解套的契機。

  自從1987年11月2日臺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非常密切,目前大陸是臺灣民眾旅遊最多的地區,也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二大進口地區、最大的順差來源,同時也是臺商對外投資最多的所在。

  首先在兩岸人民往來方面,自1987年迄今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與旅遊人數超過9千萬人次,而自2008年臺當局開放大陸民眾來臺以來,已經超過2千萬人次。在兩岸人民往來如此密切的情況下,當然會提升人民情感,增進彼此了解,帶給雙方人民親情與關懷。

  其次在兩岸經貿往來方面,根據臺當局“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統計,迄今大陸臺商赴大陸投資已經超過1,500億美元,若再加上臺商從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轉投資,其金額絕對不僅於此,對於大陸的經濟發展、兩岸貿易往來、以及臺灣的經濟成長都有巨大的貢獻。

  尤其是大陸臺商經常返臺購買原料、機器設備與零組件,促進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為臺灣創造鉅額的貿易順差,近幾年每年都有6、7百億美元之多,總計超過7千億美元以上,比臺灣現有4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還多,如果沒有大陸市場,臺灣將面臨出口逆差的狀況。

  第三,在兩岸協商方面,過去8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海協、海基兩會恢復協商,迄今兩會一共舉行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雙方也舉行四次正式的國臺辦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之間的“兩岸事務首長會議”並開通了電話熱線;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了“習馬會”。

  由這30年兩岸關係發展的事實可以證明,雙方人民的往來增進相互的了解、經貿合作強化彼此的共同利益、制度化協商奠定和平的根基,和平穩定現狀是最符合當前臺灣人民的利益,臺當局實有必要維繫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

  不可諱言,在過去30年兩岸關係也曾出現波濤,例如,在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執政期間,曾經喊出“公投制憲”、“臺灣獨立”等口號,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螺旋式升高,幾乎邁向戰爭的危險邊緣。

  而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再度執政後,由於堅決不承認“九二共識”,被大陸認為是破壞兩岸政治協商基礎,使得兩岸原本和平穩定現狀受到嚴厲破壞,包括海協、海基兩會中斷交流協商、“兩岸事務首長會議”與電話熱線停止等。

  總結過去兩岸交流30年的經驗,“臺獨”絕對不可行,不論是“和平臺獨”與“武力臺獨”都不可能實現。而“維持現狀”與“和平發展”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礎作為鏈結,過去國民黨執政期間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大環境。

  總而言之經過30年的發展,,兩岸關係發展要以人民福祉為依歸,希望民進黨當局要有如此的省思啊!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