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大停電讓蔡當局的“政治魔術”現形

2017年08月21日 09: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815大停電後,臺當局“經濟部長”李世光率先“被下臺”祭旗,其後,臺當局刻意將問題限縮為中油和巨路兩名工程師的“人為疏失”,以為如此即可止血。這是拙劣的“鋸箭療傷法”,根本未解決實質問題。

  臺灣《聯合報》19日社論指出,以為利用動人的口號即可變出臺灣能源的“美麗新世界”,靠的只是民進黨的政治魔術。但經過這次停電危機,全民皆看出這項“變電魔術”已告失靈;唯蔡當局仍不想務實面對,還以為可以自欺欺人地繼續拗下去。事實上,追根究底,蔡英文“非核”的神話破滅,並不是栽在反對者手裏,而是陷入自己大話連環套的圈套之中,導致環環牽絆,不得動彈。以下,我們試著從四個方面拆解其大話玄機。

  首先,關於“小電網”的神話:815大停電後,民進黨許多人喊出“小電網取代大電網”的口號,認為多建設區域性的小電網,即可免去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停電之苦。這種説法,不僅因果不分,更是文不對題。這次停電,主因是供電“量”的不足,而不是“分配”的不均;若是成立眾多小電網,電力調度必更困難。對於供電量少的新興能源,確應建立區域小電網以分散風險,並減少遠距輸電的困擾;但碰到整體缺電危機,小電網一點也幫不上忙。

  其次,關於“安全”的神話:“非核”的目的是在追求民眾的生命安全,但能源另一層次的思維,是在追求安全,兩者須妥為權衡,取得平衡。依蔡當局府的規劃,比較乾淨的天然氣發電(如這次跳機的大潭電廠),要從20%增加為50%的發電量。

  第三,關於“環保”的神話:任何新興電廠──包括風力及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在內,其發電、輸電系統的建立往往涉及土地徵收和環境影響評估,稍一不慎即可能引發抗爭;也因此,設置進度皆遠不如預期。

  第四,關於“電價不上漲”的神話。核能發電每度電的成本低於一元(新台幣,下同),天然氣發電成本超過3元,太陽光電收購價超過6元;可見,朝“非核”能源轉型的結果,必然是發電成本驟升,電價也必須跟著調漲。遺憾的是,蔡英文卻開出“電價10年不漲”的支票,顯得民粹而輕諾。

  社論表示,總結上述四點分析,可以看出臺灣今天的電力危機,其實是蔡當局的輕率和任性所造成。民進黨在野時大話連連,為了攻擊對手,而不惜任意編織美夢和空話。然而,當它取得權力之後,才發現光靠著滿口“政治魔術”,卻變不出需要的電力來。面對這樣的後果,難道臺當局只能兩手一攤,丟給人民自己去承擔?

  這次停電的驚恐,蔡當局打算用補償每戶30多元的電費減免輕鬆打發。但是,下次當更大的危機發生,民眾也都會默默認賠嗎?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