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當局靠“嘴炮”上位,難怪執政“怪事多”

2017年08月18日 07: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的評論文章指出,當臺灣的言論市場,從自由討論批判,變成了“嘴炮”戰場的時候,言論自由就變質了。臺灣的媒體現在成天抄批踢踢或臉譜網“嘴炮”廢文,而臺當局與執政黨,又是靠著“嘴炮”一路打上來的。當年的解嚴、轉型,讓臺灣從威權封閉變成百花齊放,今日的“轉型正義”卻把臺灣變成“嘴炮”地區了。

  評論摘編如下:

  當臺灣的言論市場,從自由討論批判,變成了“嘴炮”戰場的時候,言論自由就變質了。臺灣也從民主地區,變成嘴炮地區。

  “嘴炮”有什麼不好呢?在我看來,“嘴炮”最基本的問題是:發言者的動機是要“戰”,是要“貶”,而不是要“溝通對話”。看看許多政治人物(特別是這個臺當局的發言人),動輒對於不同意見者施行反擊。罵人“賣臺”之外,還會酸人“中二病”,甚至人家準時結束遊行抗爭還被恥笑説“果然是公務人員”。説這些話的人,有任何一點“試著溝通”的味道嗎?

  這種風氣不只在政治人物,也影響了近年來的社會議題,毫無對話的可能。為什麼?因為臺當局都把這個議題看成“戰爭”,所有的文字語言都是“武器彈藥”,而不是“道理”。尤有甚者,島內黨派之爭,“對方”不被當成是“同胞”,不是“自己人”,而是可以被羞辱的“敵人”!既然是敵我之分,那有什麼好溝通?

  再看看“8.15”的大停電,蔡英文兩次出來道歉,看似很有誠意,但每次都在罵別人,怪“前朝”,絲毫沒有一點自我承擔,政治人物經常出現這種典型“都是別人錯”的語言。簡直像是小孩子犯錯,被老師抓到時就“他先打我的”一樣幼稚。為何這些高學歷或是高社會經驗地位的人,説起話來跟小孩一樣賴皮?因為這是“嘴炮”之戰,絕對要死守陣地,一步也不退。

  “嘴炮”地區的思考模式,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誤以為“嘴炮”真的可以改變世界,而忘了捲起袖子去苦幹實幹。近年來,臺灣熱血、無厘頭修辭很多,諸如:“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我是人我反核”……還有許多恥笑政治人物的妙語,這些有趣的符號恥笑了“嘴炮”對象,也讓起這些妙語的人小爽一下,然後呢?颱風還是造成災難,綠能發電完全停滯,街頭的刀片拒馬愈來愈多層,臺灣也沒有比從前更好更有尊嚴。然而還是有人相信,只要念一念“咒語”,民眾就會被耍得團團轉。問題是,臺灣民眾並不是通通那麼笨,而且走出臺灣,這個廣大世界,都不會在乎島內的“嘴炮”。

  唯一可能稍微減緩這種惡質趨勢的,應該是靠“高層”社會精英的自我克制,讓“嘴炮”地區的“幹話文化”局限在某個範圍——大家都知道“不用太認真”的地方。偏偏,臺灣的媒體現在成天抄批踢踢或臉譜網“嘴炮”廢文,而臺當局與執政黨,又是靠著“嘴炮”一路打上來的。當年的解嚴、轉型,讓臺灣從威權封閉變成百花齊放,今日的“轉型正義”卻把臺灣變成“嘴炮”地區了。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