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吳敦義的“宏規偉構”,能將臺灣帶出“窘局”?

2017年08月16日 08: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吳敦義在接受專訪時進一步闡述國民黨的新政綱,“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可能性”,而沒有“簽署和平協議”之遣詞用句,因為唯有官方對官方才能簽署雙方都可接受的協議。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蔡英文治理臺灣,臺灣民眾難以期待,畢竟民進黨以欠缺“九二共識”基礎的“維持現狀”為政綱,造成了今天臺灣的窘迫局面,即將接任國民黨主席的吳敦義,則負有“殷憂以啟聖明”的深責重任。

  社論摘編如下:

  西晉劉琨《勸進表》:“昏明迭用,否泰相濟,天命無改,歷數有歸。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蔡英文治理臺灣,臺灣民眾難以期待;即將接任國民黨主席的吳敦義,則負有“殷憂以啟聖明”的深責重任。

  吳敦義昨在接受專訪時表示,要言不煩的伸其志鋪其責,為國民黨提出縝密擘劃、再肇中興的宏規偉構。吳敦義宏其中肆其外的議題,重中之重者包括厘定兩岸都能接受的政綱、擴大2018年選舉勝果、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重返執政。

  審酌當前政治形勢與政治生態,吳敦義接任黨魁之後,在黨務革新方面,首要任務是將國民黨改造成團結為先、和諧為要、運作為暢的剛性政黨,國民黨與臺灣“立法院”黨團無縫對接,進而以民意為依歸、以臺灣發展為目標,在國民黨“中常會”統合下建構步調齊一的黨政平臺;並責成智庫執行長與臺灣“立法院”八個委員會委員無障礙溝通。

  剛性政黨終極目標在於組建堅實有力的選舉機器。吳敦義經歷各項大小選舉,政務曾任臺當局“行政院院長”、副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務曾任國民黨秘書長、副主席、代理主席。值其“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之時,對於被稱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期中選舉”的2018年選舉,及矢言重返執政的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豈無方略在心?

  吳敦義指出,對於2018及2020年選舉,國民黨剋敵制勝繫於“四項因緣”:其一、民進黨不論地方或“中央”執政,都無法讓民眾滿意;其二、國民黨奮發圖強,建立可信任度及可支援度;其三、大力團結友黨,爭取黨友支援;其四、提名品德操守、能力經驗俱足,對黨對臺灣對民眾忠誠而最有勝選機會的候選人。

  “一朝雲雷起屯厄,揮刃脫縛揚高眉”,吳敦義接任黨主席之始即為再肇國民黨中興之時。臺灣乃至政黨,中興以人才為本;國民黨的人才即為參選致勝的豪俊之士。國民黨除了人才之外,更需有臺灣多數民眾所能接受、大陸方面也能友善對待的政綱。畢竟民進黨以欠缺“九二共識”基礎的“維持現狀”為政綱,造成了今天臺灣的窘迫局面。

  國民黨政綱之確立,不但是黨性的體現,更是兩岸關係重現熱絡交流的關鍵。吳敦義接受“九二共識”的信念從來沒有改變。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進一步闡述國民黨的新政綱,“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可能性”,而沒有“簽署和平協議”之遣詞用句,因為唯有官方對官方才能簽署雙方都可接受的協議。

  吳敦義攘臂而起接掌國民黨,眼看蔡英文支援度跌跌不休,凸顯她執政已與民眾的期待脫節。劉琨《扶風歌》:“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顧瞻望宮闕,俯仰禦飛軒。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不啻吳敦義感時傷懷的寫照,反襯他對臺灣、對國民黨的責任何等重大。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