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前瞻”減肥,難改民進黨“肉桶”本性

2017年07月14日 09: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臺媒報道,日前,臺灣“立法院”在藍綠達到共識下,“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在改成4年4200億(新台幣,下同)的條件下通過。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政治大學經濟係教授林祖嘉的評論文章指出,執政黨的做法就是以“肉桶政治”作為分配的唯一標準,而完全不考慮這些重大支出所應該帶來的經濟效益。這種“一個‘前瞻’,分別表述”的想法,老百姓願意買賬嗎?這些錢花下去,真的有前瞻性嗎?

  評論摘編如下:

  日前,臺灣“立法院”在藍綠達到共識下,“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在改成4年4200億的條件下通過。沒想到,許多藍營“立委”服務處的電話馬上被眾多的支援者打爆,顯然許多人還是不滿意這樣的處理方式。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蔡英文和林全對於“前瞻條例”的通過則表示肯定。顯然,民進黨當局的盤算和反對黨的想法不一樣,前者是把原來8900億的“前瞻計劃”分成兩部分,目前先推動前4年的計劃,後面4年可以等到前面做完再來推動。所以等於是面子做給反對黨,但是其實原來“前瞻計劃”的各項內容不必有任何的更動。

  這種“一個‘前瞻’,分別表述”的想法,老百姓願意買賬嗎?這些錢花下去,真的有前瞻性嗎?對於民眾未來的生活會更好嗎?我們相信這可能才是民眾真正關心的地方。也就是説,雖然現在砍了一半,但是還會有後一半的支出,金錢總支出其實並沒有改變。所以真正的重點在於,現在砍完後要先推動的4200億預算當中,是如何去分配這些項目與金額?這應該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

  在此之前,“前瞻計劃”被民眾詬病的地方很多,其中有3項是最為關鍵。第一,8年編列8900億特別預算,而且完全是以舉債方式來支應,會造成債留子孫的嚴重問題。第二,原來“前瞻計劃”中規劃的軌道建設支出高達4241億元,佔去所有經費的一半左右,其中又有一大部分是給幾個主要城市建設輕軌之用。問題是,現在無人車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再過幾年之後,無人車很可能就會滿街跑,誰還會去坐輕軌?建設輕軌根本也不具有前瞻性!第三,由於“前瞻計劃”推出過於倉促,絕大多數的計劃項目都缺乏完整的可行性評估、財務評估及經濟效益評估等,就直接推出來。因為沒有充分評估,其分配預算的方式就顯然有問題,我們看到幾個民進黨執政的主要城市,包括桃園、臺中、臺南和高雄,都分配到不少,反而是人口最多、密度最高的臺北市,軌道建設卻完全沒有分到一毛錢,新北市也只有原來就已經規劃完成的幾個項目被列入而已。

  這一次通過的“前瞻條例”和4200億當中,可以説只略為處理了上面問題中的第一項,把支出減為4年4200億,但是未來仍然可能會有第2次的支出,所以嚴格來説並沒有太大的不同。而主要的問題仍然是出在第二和第三個問題,請問,預算減了一半,是否原來的項目都還是要建設?比方説,輕軌還要嗎?簡單的一個問題,相信是絕大多數民眾所關心的。因此,建議反對黨在未來審查每一個項目時,一定要仔細並且嚴格地把關,類似輕軌這種既不“前瞻”,又缺乏經濟效益的項目,絕對不能輕易地通過。

  同樣地,在上述的第3個問題中,在未來審查每一個計劃項目時,要求所有項目在提出來時,一定要有完整的可行性分析、財務分析及總體經濟效益分析等等。也就是説,任何一個計劃項目都應該是以可行性、財務及經濟等有關民眾生活福祉的因素,作為是否推動此一項目的唯一標準。我們絕對不允許如同原先的做法,先分配經費給各主要城市,然後再由他們去推出需求,而根本沒有任何的可行性等重要的評估。其實這也是此次“前瞻計劃”中最受到批評的部分,因為執政黨的做法就是以“肉桶政治”作為分配的唯一標準,而完全不考慮這些重大支出所應該帶來的經濟效益。

  我們相信,許多民眾和支援者會打爆藍營“立委”的電話,理由很簡單,因為大家都看不下去執政黨以“政治考慮”作為分配資源的唯一考慮,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公民可以接受這種分配方式。因此,反對黨“立委”要繼續做好把關的角色,在未來針對每一項計劃項目審查時,做好實質內容審查,尤其是相關的輕軌建設,一定要仔細地把關,絕對不可以讓任何一個項目輕易地過關。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