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當局“去中國化”卻去拜“中國神”,臉皮真夠厚!

2017年07月10日 10: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在民進黨當局的高中歷史新課綱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引發爭議之際,蔡英文前往高雄燕巢的天后宮參拜並贈“澤霈生民”匾額。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正修科技大學教授王玉佩的評論文章指出,蔡當局一面“去中國化”,一面去參拜來自中國大陸的媽祖,予人既突兀且錯亂之感。蔡英文帶領民進黨演出這等荒謬劇,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蔡當局“去中國化”卻去拜“中國神”,臉皮真夠厚!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率領團隊參拜媽祖神像,祈求臺灣經濟好轉。(圖片取自臺灣媒體)

  評論摘編如下:

  在民進黨當局的高中歷史新課綱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引發爭議之際,蔡英文前往高雄燕巢的天后宮參拜並贈“澤霈生民”匾額。蔡當局一面“去中國化”,一面去參拜來自中國大陸的媽祖,予人既突兀且錯亂之感。

  蔡當局公佈的“新高中歷史課綱”,“中國史”由1.5冊的內容減為1冊,且由朝代編年史改放在“東亞史”的脈絡,引發“去中國化”的質疑。臺灣中小學校長協會也發表聲明,批評“透過教科書對下一代洗腦,是不尊重臺灣的民主機制”,要求課綱回歸教育,呈現民主多元、資訊透明的社會,同時呼籲蔡當局“三思”。

  蔡當局“改革”高中歷史課綱,究竟所為何來?教育界與多數民眾都是心知肚明,只是當綠營極力要“去中國化”,蔡英文卻去參拜源自大陸的媽祖,這豈非是矛盾之至!

  來自福建的媽祖可謂是十足的“中國人”,臺灣媽祖有湄洲分香的“湄洲媽”,同安分香的“銀同媽”,安溪分香的“清溪媽”等,拜媽祖已然是臺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全臺到處都有媽祖廟,即連馬祖列島之名亦是由媽祖而來。

  媽祖在臺灣的信眾如此之多,影響如此之大,但媽祖終究是“中國人”,若要切割大陸與臺灣的歷史連結,媽祖信仰不是最該優先去除的嗎?事實上,除了媽祖廟,奉祀關公的關帝廟在臺灣也是極其普遍,問題是關公同樣是“中國人”,“臺灣人”為何參拜“中國神明”?

  臺灣地區領導人禮敬神佛無非是祈求庇祐地區安定、施政順遂,但拜佛敬神之時,自須高度認同自己所禮敬的神佛,否則必然無法感應道交,更不可能得到神佛之恩。故而,當民進黨極力倡導“臺獨”思想,卻又四處禮拜“中國神”,這真是荒謬至極,人、神都搖頭。

  宗教信仰是人類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環,而歷史則是文化遞嬗過程的文字紀錄,尤其是當媽祖與關公已成為臺灣人民信仰乃至生活密不可分的元素,民進黨強行切割中國史與臺灣史,根本就是剪不斷理還亂、治絲益棼,蔡英文帶領民進黨演出這等荒謬劇,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作者為臺灣正修科技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