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柯文哲搶兩岸話語權 讓正綠軍焦慮了

2017年07月05日 09: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北市長柯文哲二度“登陸”,參加上海臺北雙城論壇,提及“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還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談。臺灣《聯合報》4日發表評論説,柯文哲有意無意地想掌握兩岸話語權,讓民進黨上下很不是滋味。雖然柯文哲只是地方縣市長,但在目前兩岸關係停滯的情況下,各縣市不分藍綠,是否可能跟進,蔡當局恐無法坐視。

  柯文哲此行,雖定位在城市交流,但實際上在觸及兩岸關係時,談的還是“政治”;先不論柯文哲對兩岸的觀點,是否符合多數臺灣民意主張,但重點是大陸願意與其“對話”。兩相對照下,蔡當局執政迄今,官方交流觸礁,兩岸僵局是否能觸底反彈,還是未知數。

  柯文哲這次參加上海雙城論壇的發言,蔡英文辦公室深知柯文哲絕非一般縣市長,而是在政治上能吸納藍綠的要角,因此向柯文哲喊話,類似的交流互動,應適切表達臺灣民眾的民意,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才有真正幫助。急欲挑戰柯連任之路的民進黨“立委”姚文智則説重話,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到了該理性分手的階段。

  民進黨與柯文哲的關係,向來令人玩味,尤其對兩岸關係,柯文哲自有一套論述。柯文哲再度登陸,民進黨上下的反應,不論冷處理或嚴詞批評,凸顯的是一種集體焦慮。擔憂柯文哲的態度,可能會渲染,在兩岸僵局的當下,這種交流模式,可能被複製,柯文哲的兩岸論述,甚至可能蔚為風潮。

  不過,柯文哲終究只是地方縣市長,很難期待他能結構性地影響兩岸關係、引領民意對兩岸的看法。重要的是,在政治光譜上,藍營視柯文哲偏綠,柯自稱“墨綠”,綠營則喜歡強調柯是無黨籍;無論如何,柯文哲鐵定“不藍”,卻能與長期與大陸方面交往,或許值得蔡當局仔細研究,而非只是冷眼旁觀。

  《中國時報》另一篇評論説,柯文哲引發“獨”派不滿,甚至可能影響他競選臺北市長連任與民進黨的合作關係。但比起蔡英文上臺後的兩岸冰封狀態,若柯文哲為兩岸交流“找活路”有錯,蔡當局可有更好辦法?

  柯文哲昨晚返臺,在機場準備“飛蛋”迎接他的,竟是向來被視為自家人的“獨”派人士。話講得尤其難聽,質疑柯文哲“肖想跳過臺當局,搶得話語權,爭著想要做中國的政治小三”,要求柯文哲立即為不當的言論道歉認錯。

  已非“政治素人”的柯文哲,其一舉一動或許有其政治盤算,但也因為他的無厘頭風格,反而可以“創造性模糊”。綠營人士認為柯文哲對中國大陸發言友善無妨,但不能“肉麻”。其實最重要的是,他真的辦到了蔡當局希望與對岸繼續往來的實質交流。

  蔡英文去年520上臺後,兩岸關係僵持至今,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總算有些許化解的氣氛。這些為兩岸“找活路”的努力,對蔡當局不免産生壓力,但未嘗不是開啟契機?才説過對大陸戰略應該“立場堅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的“獨”派人士,真的要將柯文哲一棒擊昏?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