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黨産會”淪為政治打手 轉型正義變調

2017年02月22日 07: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月22日發表社論指出,一如預期,臺當局“行政院”黨産會將手伸向臺灣“婦聯會”和“救國團”等組織。將其資産視為“不當黨産”,聲言將處以沒收。婦聯會雖宣佈將捐出7成資産,但黨産會仍將召開聽證會,判定婦聯會是否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黨産會打著正義之名,行政治打手之實,從先前的例子看,這種“未審先判”的作法,其結果不問可知。

  社論指出,臺灣黨産會清查國民黨黨産及其附隨組織至今,約略可以分成四大塊。核心部分,是直接屬於國民黨的資産,如中投、欣裕臺、現金存款以及名下之不動産等。以此向外輻射的第二圈,則是國民黨出資設立的基金會,如民生基金會等。第三圈,則是過去曾為“黨營事業”,如今已經轉手的民間企業,如中廣。第四圈,則是黨産會認為可能是國民黨“附隨組織”的民間組織,如婦聯會、“救國團”等。

  先撇開“不當黨産條例”本身“違法違憲”的疑問不談,綜觀黨産會清查的這四大塊,嚴格而論,只有第一圈的直屬黨産,以及第二圈由國民黨成立且仍在運作中的基金會,稱得上是“黨産”。至於第三圈、第四圈的民間企業和團體,大抵只是政治“株連”而已。

  如果黨産會清查黨産,真的是為了“轉型正義”,那麼查察的對象就不應有任何黨派、立場之別;但目前的實際情況,顯非如此。以第二圈“國民黨成立的民間組織”為例,“民生建設基金會”目前仍在國民黨掌握中,但同為國民黨成立的“世界基金會”,則由親民黨掌握;但黨産會只查前者,卻不查後者,這就明顯具有黨派針對性。

  第三圈“已經轉手的黨營事業”,也有類似情況。例如,原國民黨投資佔最大宗的企業,近年已落入民進黨大老吳乃仁控制的“臺苯”,以及由劉泰英、李登輝人馬掌控的“中興電工”,其易手過程疑點重重,卻不見黨産會想要調查的跡象。

  至於第四圈“可能是國民黨附隨組織”的民間企業或社團,黨産會更擺明是選擇性辦案。例如,婦聯會或“救國團”,是當年因應政策需要而成立的組織,也發揮了可觀的社會服務功能,本質上與黨産沒有直接關係,卻遭到黨産會嚴查。然而像“臺灣綜合研究院”,是在李登輝擔任國民黨主席時期借由中廣土地買賣而成立,其“不當黨産”的色彩更鮮明,且形同落入個人之手,黨産會卻視而不見。黨産會面對自己的“不公不義”,如何自圓其説?尤其素無政治立場的“血液基金會”,也被戴上“附隨組織”帽子,主事者何其冷酷!

  可見,黨産會追查黨産,不僅是“雙重標準”,而且黑白不分。“救國團”、婦聯會或中廣被查,無非是被當權者認定“親藍”;至於掌控世界基金會的是親民黨,掌控臺苯、中興電工的是親綠人士,掌控臺綜院的是李登輝,黨産會即視而不見。把轉型正義説得冠冕堂皇,其實唯一標準只是分藍綠。

  血液基金會被指為“附隨組織”後,董事長葉金川立即請辭,黨産會馬上打住。由此觀察,黨産會把手伸向“救國團”、婦聯會等組織,目的未必在追查“不當黨産”,而是想要派綠營自己的人馬進駐,才算完成任務。在轉型正義的大帽子底下,掩蓋的是“綠化”的私心。

  黨産會查國民黨黨産至今,除了造成該黨資金調度困難、黨工領不到薪水外,在法定程式上,仍一無所獲。如此大費周章,明年選舉前若看不到具體成績,恐怕會如民進黨總召柯建銘之預言,變成“民進黨大巨蛋”。而顧立雄急著“趕業績”的結果,就是讓其株連追殺、雙重標準赤裸裸地搬上臺面,讓人嘆為觀止。

  臺灣“不當黨産條例”賦予黨産會超越“憲法”及“司法”的權力,使它打著正義之名,行政治打手之實。而臺當局“內政部”等相關部會則反似成了黨産會的下屬機構,拼命為它蒐羅抹黑材料。失控的黨産會,斲傷整個臺當局的形象;變調的轉型正義,則踐踏了民主法治價值,這就是民進黨當局所要的嗎?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也在22日發表評論説,黨産會以鬥爭國民黨為任務,故凡國民黨執政時做過的事,千方百計誣陷、抹黑,其目的是圖人民對這個黨沒有好印象,如此民進黨才能在選舉中得利。

  蔡英文高喊“轉型正義”,是她先為“正義”二字下了定義,凡不合此“定義”者,以政治力強令“轉型”,黨産會便是工具和打手,社會稱“黨産會”為“不當黨産會”,可見公道已在人心。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