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當局對待勞工的態度已變臉

2017年02月04日 10: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春節期間,臺灣1400名臺鐵員工“依法請假”,卻遭臺鐵寄出“曠職單”嚴懲,認為此一“惡意休假”造成返鄉民眾不安。臺當局“交通部”和“行政院”也相繼表態支援懲處,認為休假員工有違服務大眾的“社會責任”。臺灣《聯合報》4日社論説:對照蔡英文剛上臺時對華航罷工空服員的親切撫慰,以及對道路收費員的百般力挺,短短數月,臺當局對待勞工的態度已經完全變臉。

  去年6月華航罷工時,蔡英文在出訪專機上向空服員大示殷勤:“如果不是忍無可忍,誰會出來罷工?”並溫情喊話:“絕對不會讓你們孤單。”正因如此,當時新任華航董事長何暖軒對工會的要求無條件接受,全盤體現蔡英文的意旨。而這次,臺鐵員工不過是“依法請假”,並非“罷工”,卻要遭到曠職、記過、甚至去職的嚴懲。同一個當局,對待華航與臺鐵員工竟有天壤之別;請問,公平在哪?

  再看,去年8月蔡當局為化解道路收費員的抗爭,決出資5.9億元使事件落幕;蔡英文甚至親召遠通董事長徐旭東,以社會責任為由要他負擔半數金額。這種處理,其實是“破壞法制”以表現個人恩德,亦不啻在鼓勵無理的抗爭行動。原因是,收費員聘雇及廢收費站之事均載明于合約;但蔡英文對此頗為自得,説“這就是政黨輪替的意義”。這種態度,對“前朝”的抗爭者奉若珍寶,對自己轄下的不平卻視若糞土,卻又是什麼領導哲學?

  在“一例一休修法”時,蔡英文曾公開喊話,強調“勞工一直是民進黨心中最軟的那塊”。從民進黨當局處理華航罷工及道路收費員抗爭,確實可看得到這樣“柔軟的心”;然而,近數月的發展,這顆柔軟的心已然變得僵硬而冷酷,再也沒有溫暖可言。

  以“一例一休”事件為例,勞工團體在“立法院”前絕食達兩百小時之久,但民進黨當局對此視若無睹,從未過問或關切一聲。再以年金改革為例,在舉辦分區座談聽取各界意見時,民進黨“立委”段宜康甚至向抗爭者嗆聲:“包圍越多,砍越多。”不僅充滿挑釁,態度更顯冷血,絲毫沒有溝通意願。如此一路下來,在臺鐵員工請假事件中,從臺鐵、“交通部”、到“行政院”均主張施鐵腕伺候,外界再也聽不到一句關切勞動者的話,似乎也就不足為奇了。

  檢視臺鐵員工請假事件的前因後果,不僅凸顯了蔡當局的表裏不一,也暴露了它的浮誇與無能。第一,本質上,臺鐵員工是“依法請假”而非罷工,臺鐵以“曠職”處理,完全是蠻橫無理的作法。何況,蔡當局的“一例一休”修法,反覆強調的就是要讓勞工享有合理的休假;而臺鐵員工依法請假卻遭嚴懲,這不是臺當局自打嘴巴嗎?

  第二,執政黨辯稱臺鐵員工是“公務員”,招考合約均載明其輪班義務,因此不能像一般勞工享有正常休假權。事實上,臺鐵員工無法正常輪休,主要原因是臺鐵長年大量缺額未能補足;而臺當局作為臺鐵員工的僱主,其實才是最大的失職者。如果臺當局和臺鐵自己不檢討,卻找依法休假的員工出氣,這就是暴政苛虐。尤其,蔡當局在年金改革時,把政府和公務員間的“信賴保護原則”拋在腦後;現在卻以招考契約要求臺鐵員工履行,豈不自相矛盾之至?

  第三,這次臺鐵員工春節休假,並未造成車次調度的混亂,或造成旅客的輸運不便;可見,其行動就算帶有抗爭示威性質,亦顯屬節制。華航空服員三天的罷工,造成10億元(新台幣)的損失,影響許多旅客進出,結果卻備受珍寵。如果臺鐵員工休假並未影響輸運,其行動亦難稱違法,卻要受到臺當局嚴厲打壓;這樣的雙重標準,社會大眾能茍同嗎?

  從華航罷工到鐵路工休假,短短半年多,臺當局對待勞工的態度丕變,柔軟的心變成鐵石,孰令致之?或者,原先所謂“柔軟的心”本就是誑言?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