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特朗普沒見蔡英文,大陸不需“領情”

2017年01月10日 09:48: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蔡英文出訪中美洲4個臺灣“邦交國”,過境美國,于當地時間星期六上午抵達休斯敦,一天后離開。她在回程中還要過境三藩市,也住一晚。搞“過境外交”曾是李登輝和陳水扁當局的最愛,它所引起的動靜也常常比臺灣領導人出訪中美洲本身還要大。

  此次蔡英文過境美國,特朗普是否可能見她成了近段時間廣受議論的懸念。不過特朗普團隊星期六向美聯社表示,無論特朗普本人還是其團隊成員,都不會與蔡英文見面。從實際情況看,蔡英文在休斯敦逗留期間,也沒搞別的什麼“大動作”。

  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特朗普團隊和蔡英文沒有借蔡的這次過境把“電話通話”發起的挑釁再強化一步,這是不是他們有點“慫了”?不好説。但是中國大陸根本就不用怕他們的挑釁,北京的反制浩然正氣,堅定有力。現在大陸奪回了主動權,美臺或主動收斂,或者進一步吃虧後被迫克制。

  蔡英文與特朗普通了個電話,但是一轉眼臺灣丟掉了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新的“斷交”還會發生。美國通過了現役軍官可以訪問臺灣的法案,解放軍戰機繞行臺灣、航母沿臺灣海岸通過先後上演,大陸方面的進一步軍事施壓亦被廣泛預期。蔡英文每動一步都受到實實在在的懲罰。

  由於特朗普尚處在候任階段,北京不好與他“一般見識”,拿兩國外交撒氣。但對他上臺以後如果破壞“一中原則”,中方顯然做了充分預案。為了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北京哪怕走到同美國斷交那一步也會在所不惜。屆時我們倒想看看,美國選民是否會支援他們的總統亂出牌毀掉中美關係,把整個亞太和平與穩定的大局折騰個天翻地覆。

  北京用不著領特朗普不見蔡英文這個“情”,一個中國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反覆闡述的基本原則,也是後來豐富、龐大中美關係的基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是中方對美國現任和候任領導人的任性要求,而是後者維護中美關係、尊重亞太現有秩序的一項義務。美國領導人不應像某個中美洲小國領導人那樣見利忘義、出爾反爾,他們應當有大國領導人的信用和自尊。

  我們願意假設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就是“沒搞明白怎麼回事”,以及他的團隊“一時糊塗”了。如果特朗普進入白宮後搞出類似行動,挑釁“一個中國”原則,中國人民一定會強烈要求本國政府全力報復,讓美國得不償失,美國人以為打臺灣牌多有勝算,但我們偏要讓它變成失算。這不是遊戲,根本就沒有選擇和討價還價的空間。

  “電話通話”是蔡英文當局“臺獨”傾向的一次爆發,它把大陸方面促蔡當局最終回到“九二共識”的一點僅存興趣也一掃而空。鬥爭從此成為臺海地區今後一段時間的主線,用堅決鬥爭打掉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囂張,對臺灣現有執政當局進行全面懲罰,這應是大陸方面的唯一選擇。

  大陸應當動員各種現有的和潛在的措施,逐漸消滅臺灣的官方“外交”,同時打擊臺灣的經濟,還要對臺施加軍事壓力,把臺灣推向被大陸武力統一的邊緣,從而強有力地影響蔡英文當局的民意支援形勢。現在不是1996年,大陸可以把這一切做得有聲有色,遊刃有餘,所産生的效果也必將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要把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當做一個契機來用,重新書寫統一台灣的形勢,真正把壞事變成好事,徹底解決“臺獨”對兩岸關係的長期干擾。要給民進黨一個終極教訓:今後他們再搞“臺獨”,所面臨的政治代價將是不可承受的。

  與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相比,不僅兩岸力量對比發生了質變,大陸的優勢成為壓倒性的;中美之間力量的此消彼長也非常深刻。現在打“一個中國”的保衛戰,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把握和勝算。對於這一點,我們完全不必含糊。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