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巨蛋”化?

2016年12月23日 07: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23日發表評論説,中國人只要碰到“蛋”,準沒啥好話。笨蛋、蠢蛋、驢蛋,都是罵人家智商低,事情搞不好;混蛋、王八蛋,甚至是指涉道德上的瑕疵,公開使用可以吃上官司。沒想到一個不相干的“巨蛋”,經過這兩年官商之間的瞎纏爛打,也變成某種沉淪的象徵。更可怕的,是整個臺灣好像都在“巨蛋”化,真是不祥啊!

  “巨蛋”化的産生,簡單地説,就是政治的不長進。每件事情,明明有王法,沒人要遵守;權力越大的,越在乎選票,法律乃至專業,也就不放在眼裏,甚且如此教育選民。於是在下位的,每天鳴鼓亂攻、網路亂講;一旦上臺了,只好教條挂帥,先射箭再畫靶子,鬧成未審先判、陷人于罪。如此驢蛋,自然久攻不下,事事都成懸案。試問:這種大統領,其誰能服?

  類似的狀況,從勞資糾紛、同性婚姻立法,到討黨産、年金改革,處處可見。蛋蛋都是綠營在野時,自己孵的;打著“改革”旗號入了京城,戰場也都是自己挑的;完全執政了,總該破蛋而出,讓大家見識見識,新品種長個什麼樣子。沒想到從“一例一休”到討黨産三連敗,不是久攻不下,就是處處碰壁。

  理由無它,就是沒把王法和專業當一回事,予智自雄、剛愎自用,以為別人做的,都不如自己;特別是前執政黨做的,都屬該“改革”的對象。結果卻是知法玩法,或者作法自斃,巨蛋案如此,蔡英文麾下各案,亦莫不如此,不但沒能爭取社會共識,更引發各階層的議論和輕蔑。所以“巨蛋”化,必然帶來環境的動蕩,更進一步影響投資的意願和效果。看著巨蛋擺著爛,或許就能預卜整個臺灣的前景了。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