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繼承或背離孫中山 臺灣應直面真相事實

2016年11月18日 15: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軍退役將領至北京參加中山黃埔論壇,參加紀念孫中山150週年誕辰活動,引起社會有心人士嚴厲批評,臺灣“立法院”通過臨時提案,要求“國防部”、“退輔會”及陸委會予以徹查,並建議取消這些將領退休俸。

  臺灣《旺報》17日發表評論説,這種從意識型態出發的鬥爭手法,以恫嚇取退休俸為手段,箝制退休將領的思想行動自由,實是大開民主倒車。其實以此折辱老將,是很難獲得臺軍的認同的。

  綠營面對中華道統和日本軍國主義的雙重標準

  《旺報》17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首先必須提醒,臺灣若大舉紀念孫中山,退休將領何必千里迢迢遠赴北京呢?

  其次,部分媒體以虛偽衛道嘴臉,就某些片斷報導,立即擺出義正辭嚴身段加以論斷,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次媒體刻意點名近日經常為袍澤發聲之特定臺灣退役將領,政治操作斧痕鑿鑿,如此作法亦不過是希望打擊其聲望,更可看出實際用意。

  就此事件發展情況來看,對此口誅筆伐,除能加強自我欺瞞之心理武裝外,其實完全不可能造成任何政治板塊推移。諸多對此提出負面評議人士,本身甚至在相同陣營政治人物毀棄中華民族基本道統,認賊作父參拜東洋軍國主義邪惡陰魂時,亦刻意姑息漠視,如此雙重標準,怎有可能讓人信服其所言立場。

  繼承或背離孫中山 代表涇渭分明的兩條路

  遠望雜誌社社長林金源17日也在《旺報》發表評論指出,繼承或背離孫中山,代表涇渭分明的兩條路。臺灣根本不願認真、理性討論這個真問題,反倒拿著放大鏡盯著32名退休老人。“只見秋毫,不見輿薪”,斯之謂矣。

  少數藍營不願面對真相,也未反省自己的疏于耕耘,讓孫中山在臺灣幾無歷史地位可言。

  綠營當然對孫中山不懷好意,因為孫創建民國的初衷,就是謀求中國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總之,藍營偏安,愧對孫中山;綠營“臺獨”,敵視孫中山。兩岸誰是孫的繼承者,在臺灣是個毫不重要的議題。孫中山先生的僅剩價值,就是綠營攻擊藍營的工具。

  發起攻擊臺灣退役將領的雖是綠營,但藍營竟也有人附和,指責臺灣退役將領的行為“不妥”、“缺少政治敏感度”。即便兩邊各打50大板,藍營此舉就已是自掘墻角,矮人一截,在為綠營鞏固話語權了。

  回想去年中國大陸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舉辦93閱兵一事,藍營有人也跟著綠營批連戰,該舉之荒謬,與今天藍營批臺灣退役將領事件如出一轍。

  國民黨無心、無力紀念抗戰,臺灣人的抗戰史觀已被綠營洗腦,藍營的信念與價值已被刨除,但他們關心重點,竟然不是如何和綠營搶話語權,而是和中國大陸搶抗戰功勞。誰是首要敵人,拿香跟拜的藍營不是搞不清楚,就是已被敵人收編。

  臺灣退役將領前往對岸紀念孫中山,夏瀛洲説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李登輝説釣魚島是日本的,陳水扁説“中華民國”是甚麼碗糕,蔡英文在琉球立碑説臺籍日本兵為正義而死。臺灣社會究竟要支援哪一種行為和哪一種説法?還是要相容並蓄,繼續精神錯亂分裂?

  臺灣諸多錯綜複雜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一個簡單的選擇題:我們要繼續援引外國反華勢力,與對岸同胞為敵,把自己搞得人心惶惶、社會撕裂呢?還是要放下冷戰、內戰思維,客觀、理性看待兩岸走向統一的必然與應然。綠營選擇前者,他們隨時都會起乩,就看藍營是否拿香跟拜,以及民眾是否隨之起舞了。

  臺當局在紀念孫中山時的假惺惺 

  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紀念日已過去整整一週,但由此引出的話題卻仍在發酵。孫中山先生明明是中國國民黨的總理,為什麼中國共産黨能夠反客為主,臺灣卻處處被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儘管蔡英文早就當上了臺當局領導人,民進黨也已經是臺灣的執政黨,但他們根本沒把孫中山先生放在眼裏,反而明裏暗裏推動“去孫中山化”和“中華民國臺獨化”。

  今年是孫中山誕辰150週年,臺灣理應隆重紀念,蔡當局卻視而不見,還假惺惺呼籲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實在虛偽得可以。

  自命為孫中山思想最正統繼承者的國民黨,也沒有好到哪去。內憂外患之下,除了一個應景的特展,國民黨似乎也沒有多少心思來紀念孫中山誕辰。更重要的是,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要跟中國共産黨爭中山思想的正統,國民黨自己都底氣不足。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中山先生誕辰日就連發三問:我們是不是忘懷了創黨的精神和理念?是不是失去了中國國民黨的核心思想?是不是忘記了中山先生“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