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臺當局應全面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

2016年10月26日 08: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説,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夠全面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讓兩岸和平穩定的現狀能維繫下去。社評指出,過去八年兩岸關係已經邁向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大道,當前兩岸關係仍然存在許多“不正常”現象,此時此刻應該是徹底檢討現有大陸政策的適當時機,讓兩岸關係不再特殊化,能夠正常地發展。實現兩岸關係正常化,也讓兩岸和平穩定的關係能永久維繫下去。

  社評摘編如下:

  眾所皆知,當前兩岸關係仍然存在許多 “不正常”現象:舉其犖犖大者,大陸籍配偶需要6年才可以申請;大陸企業及金融機構來臺投資、資金匯入、人員往來限制重重等。凡此種種不正常的現象,皆是過去兩岸關係緊張時所留下來的特殊管理措施,應該隨著兩岸關係的演進,進行全方位的修正。尤其是過去8年兩岸關係已經邁向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大道,此時此刻應該是徹底檢討現有大陸政策的適當時機,讓兩岸關係不再特殊化,能夠正常地發展。

  特別是在兩岸貿易方面,臺灣于2002年初加入WTO,依據當時入會承諾,給予所有WTO會員優惠待遇,但卻單獨未給大陸相同待遇,甚至是採取歧視性待遇,例如,截至目前為止,臺灣仍禁止中國大陸1,400多項工業産品與830多項農産品的輸入,而這些産品早就對其他世界各國開放,形成兩岸貿易的不正常狀態。

  而在大陸企業來臺投資方面,臺灣對大陸企業來臺投資是採取“正面表列”,而對外資採取“負面表列”;對大陸企業投資金額也採取嚴格限制,如投資20萬美元才准許1人來臺,每增加50萬美元可以增加2人,最多7人,而對外資無此限制;對於大陸企業駐臺人員有學歷、工作經驗要求,而對外資企業則無。

  臺灣實施經貿自由化多年,國際化經驗豐富,絕對有能力、也有足夠的實力,因應兩岸關係正常化所帶來的各項挑戰,並且可以興利除弊,為臺灣經濟創造最大的利益,不必再像以往一樣,以安全為理由,限制兩岸經貿正常的往來。

  其實在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執政時期,當時也曾宣示要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例如,當時擔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于2001年2月2日在金門進行“新世紀兩岸經貿關係展望”政策説明時表示:“兩岸應該擱置爭議,加強交流與協商,並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優先從兩岸經貿正常化開始,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小三通’推動就是一個起點”。可惜的是,在過去民進黨執政的8年期間,兩岸關係緊張情勢螺旋式上升,雙方關係正常化無法達成。

  所幸的是,自2008年國民黨執政以來,海基會與海協會恢複製度性協商,迄今一共舉行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兩岸關係大幅改善,讓雙方企業可以善用彼此的優勢,充分結合彼此的軟實力及硬實力,成為巧實力,進而提高彼此在國際之競爭力,也使現在是兩岸關係逐漸走向正常化的道路。實現兩岸關係正常化,也讓兩岸和平穩定的關係能永久維繫下去。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