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外媒:出賣太平島 好歹也是讀書人

2016年08月09日 10: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美國《星島日報》7日發表信懷南的文章説,要指名批判一個讀書人,這個讀書人是臺灣大學的一位教授。因為最近荷蘭海牙有個山寨版的仲裁法庭認定位於南海的太平島不是島是礁,判決文中引用的就是這位臺大教授在親綠的報紙自由日報係的英文投書。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在中國人的傳統中,對讀書人的地位是很看重的,千古以下,兒女能進名校,做父母的仍然覺得是光宗耀祖的喜事。

  然而讀書人讓我們失望的例子也不少。有什麼“文人無行”,“御用文人”,“斯文掃地”,“文化打手”等對讀書人負面的描述,但最不給面子的就是從明代傳下來“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的對聯。

  我説這些話是要指名批判一個讀書人,這個讀書人是臺灣大學的一位教授。

  但在我指名批判他之前,讓我先解釋一下在我的心目中什麼是讀書人?換言之,我認為讀書人的特性應該有哪些﹖先用不著打高空,用不著引用“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大道理,就讓我用普通常識和普世價值來勾畫一個讀書人的特質罷。

  讀書人和沒讀過書的人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有知識。知識是一刀兩刃。它能幫助我們明辨是非,但也常被有知識的讀書人基於本身的主觀和利益,對是非的認定上刻意玩弄文字,顛倒是非,把白的説成黑的,黑的説成白的。這是為什麼羅素就曾經説過:無知的人只是笨,有了知識(教育)人就會變壞了。

  其次,讀書人應該有氣節。

  氣是正氣,節是節操,講白了就是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富貴不淫,不能充當威權者的打手,變成統治者的工具。讀書人學問再好,生前多麼風光,如沒有氣節,一定為有識者鄙視,在歷史上留下臭名和笑柄。

  現在輪到我指名批判那個好歹也算是讀書人的臺大教授的時候了。在這裡容我畫蛇添足打個岔:凡是專欄,尤其是作者簽了名的專欄,講明瞭是作者獨負文責。

  交待清楚後現在回到一個叫姜皇池的讀書人。

  一個月前,我根本不知道這個老薑是何方神聖,他教他的書,我寫我的專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但由於最近荷蘭海牙有個山寨版的仲裁法庭認定位於南海的太平島不是島是礁,判決文中引用的就是這位臺大教授在親綠的報紙自由日報係的英文投書。

  馬英九是個非常謹慎的人,他公開批判姜皇池的投書,內容沒有一點是對的。這話很重,老馬沒一點把握是不會輕易出口的。

  如果日本那“兩個榻榻米”大的什麼鳥是島,太平島反而不是?這算哪門子的烏龍仲裁?姜皇池身為大學教授,寫出來的文章,引用的資料錯得離譜,證明他完全不用功,睜眼説瞎話,此人算是無“料”。

  其次,當他的文章被人指出錯誤百齣,其人也變成了過街老鼠的時候,他又龜縮起來不吭聲。

  如果自認看法正確,篤信“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何不堅持己見據理力爭?這樣我還敬你是條漢子。

  但他反而怪別人翻譯錯誤。這是把天下人當白癡嗎?你文章是用英文寫的,什麼叫翻譯錯了?此人真是無“格”。

  一個讀書人既無料又無格﹐如果我是臺大校友﹐我會與有榮焉嗎?如果我是他學生﹐馬上退選他的課。問題是他為什麼要寫這篇投書呢?看他原文﹐他不用中國人用的太平(Taiping Island),而用“匪綠兵”和菲律賓用的伊圖阿巴(Itu Aba)稱之。為什麼?我猜是為抱美國老大哥大腿充當馬前卒。

  唉﹐“臺獨分子”真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怎麼用這麼一個蹩腳貨色?姜皇池呀﹐姜皇池﹐你好歹也算是一個讀書人﹐為一篇自爆其短的文章被人鄙視﹐何苦呢?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