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海基會董事長緣何難産

2016年08月05日 07:1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海基會8月5日召開第九屆第八次董監事會議,會中將補選17名董監事,陸委會副主委張天欽擬兼任副董事長。外界最為關注的是迄今仍懸缺的海基會董事長人選。據報道,這項人事當天不會討論。目前海基會有代理董事長與代理秘書長,代理董事長陳德新代理任期8月19日屆滿。臺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董事長人選當局會做整體考量規劃,確定後儘快對外説明。

  高調與低調

  雖然目前缺少大當家的,但海基會的一舉一動還是動見觀瞻。據了解,此次董監事會處理3項議案,包括部分董監事補選、副董事長補選及海基會明年年度預算案。陸委會表示,“520”後各“部會”派兼海基會董監事的接任人選已陸續確定,包括“教育部”“文化部”“內政部”“金管會”等12個機關均已改派。陸委會由副主委林正義及張天欽兼任董事,另一位副主委邱垂正兼任監事,並擬推派張天欽擔任副董事長。此外還有兩席民間董事人選異動,包含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及國民黨政黨代表黃清賢,均安排于本次董監事會議中補選。明年年度預算經討論後,也將依規定8月底前將預算書送“立法院”。

  從“雄三”誤射到火燒車事件,近期不少突發事件都凸顯兩岸交流的不可或缺。但臺當局一直未就“九二共識”明確表態,如今兩辦兩會交流停擺,陷入“冷和平”的困境。擔負兩岸溝通責任的海基會,除了在火燒車等議題上刊發一下聲明,似乎也陷入無事可做的尷尬。記者駐臺接近兩個月,發現原本每週一次的海基會例行記者會一直付之闕如。人心思治的空檔,何時推出那個當家人,自然是大家矚目的焦點。

  據臺媒報道,人脈橫跨藍綠、號稱“萬應公”的王金平仍然是排在第一位的熱門人選。針對國民黨內傳出不分區“立委”和海基會董事長只能二選一的聲浪,王金平近日曾拿出相關研析資料給黨團幹部看,裏面寫著:“目前‘憲法’和法律,均無明文禁止‘立委’兼任海基會董事長。”一切似乎暗示,他已從“法律層面”確認過,至於接任的意願甚至志在必得的意圖,自然也無需再質疑。

  而另一位人選宋楚瑜,就低調許多。據媒體報道,親民黨不支援國民黨要提出的黨産議題“釋憲案”,是與海基會董事長一職有關。宋楚瑜明確表示沒有因果關係,因為海基會董事長對他個人來説既不是官位、也不是職位、更不提升地位,“誰對海基會有興趣,他自己去爭取,宋楚瑜沒有去爭取過”。

  澄清與打臉

  有人説,現兩岸處在“冷和”的“停滯”階段和彼此信任不足的狀態,王金平能否擺平“紅藍綠”的需求,恐須視他所能獲得的信任度和縱橫捭闔能力而定。但這只看到了表,沒有看到裏。

  臺灣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8月1日撰文認為,不挑釁、不主動、不負責是蔡英文處理兩岸問題的“新三不政策”。面對兩岸兩會交流中斷,蔡英文通過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表示,臺灣方面已經使盡全力縮小鴻溝;言下之意,大陸是應該負責的一方,不是她。“卸責論述”,幾乎已成為蔡英文“兩岸論述”的最高戰術指導原則。 如果雙方的敵意螺旋不斷上升,一旦危機處理不當,“冷和平”就將面臨崩解並轉趨衝突的險境。 那麼,臺海勢必將重新上演陳水扁執政後期的兩岸緊張情勢。

  在吳子嘉看來,或許蔡英文真的只想“維持兩岸和平”,無意追求“兩岸和平發展”。臺灣《旺報》認為,兩岸關係中,更重要的部分是民間交流。雖然臺灣方面對於協商中斷很著急,但大陸方面對此並不著急。還是諳熟兩岸之道的宋楚瑜更明白,沒有蔡英文的善意、授權和對岸的呼應、買賬,即使當上這個董事長,又怎麼會有什麼作為?

  針對蔡英文在《華盛頓郵報》專訪中提及兩岸有“多元溝通管道”,《旺報》援引大陸對臺權威人士的話説,蔡英文以為私下和大陸有溝通管道,“但其實沒有”。無論哪個人選,都對改善兩岸關係現狀起不了作用,關鍵還是海基會能獲得授權承認“九二共識”,這樣兩會協商談判機制才能恢復。在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兩岸雙方不可能有溝通管道。《旺報》稱,這種澄清無異於直接“打臉”。

  承認與否認

  臺灣遊覽車工會全聯會表示,島內有1.7萬輛遊覽車,今年因為政黨輪替陸客銳減,出車率已經衰退七成,損失超過40億元新台幣。火燒車事件後恐雪上加霜。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業者正準備到“總統府”前發動遊行請願,抗議當局之前把陸客減少的責任全推到火燒車事件身上,讓業者揹黑鍋,但大家都明白,火燒車固然會對陸客來臺意願造成衝擊,但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才是這種大衰退背後的關鍵因素。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表示,對海基會董事長具體人選不做評論。如果要確保兩岸制度化交往成果,海基會需要得到授權,向海協會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臺灣新當局迄今未承認“九二共識”,動搖了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大陸國臺辦與臺灣陸委會溝通管道中斷,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停擺,“責任完全在臺灣一方”。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強調,“只要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誰幹海基會董事長對大陸來説意義並不是很大”,希望蔡英文不要低估大陸堅持“九二共識”的決心。他認為,蔡英文若有誠心和善意,不妨把問題分解開來處理,先授權海基會承認“九二共識”,這樣就可以在兩岸兩會之間繼續維持互動溝通;等條件成熟了,再上升到陸委會接受。這種“由下而上”、由半官方接受到官方接受的處理思路,更加務實、更具可操作性,也比較符合兩岸關係的實際。

  臺媒引述對臺權威人士表示,政黨輪替不應該成為不承認“九二共識”的理由。就好像兩個人做生意簽合同,雙方簽了字,明天你換了一個人,拿著合同來找我,不承認上面的內容,還要求我必須得認,有這個道理嗎?所以海協會在521聲明中説,如果臺灣認可這個合同(“九二共識”),兩岸就繼續接觸談判;如果臺灣不認可這合同,雙方還能繼續嗎?未來4年,如果臺灣方面認為兩岸是“國與國關係”,那兩岸就不會有任何正式互動,而“地動山搖”肯定不會是一句戲言。(記者 任成琦)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