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民主選舉”等於“嘴炮治理”?

2016年07月29日 07: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民主只是一個過程與制度的安排,但這個過程與安排,卻對結果有很大的影響。一個民主是否成熟,或許從它的結果來觀察與評估。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9日發表評論説,現在民主的運作,尤其是領導人的選舉,文宣所佔的份量愈來愈大,換句話説,民眾所認識的候選人,是經過精心包裝的候選人。在競選的過程中,一隻豬都可以包裝成偉大的領袖。在競選的過程中,候選人説得天花亂墜,甚至於連他(她)自己都相信自己具備能帶領社會進步,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實際上,一旦當選,不論是他(她)自己,或者是選民才發現,原來不是這麼回事。具有治理能力的人沒有機會選,而參選的人又沒有這些能力,這就是現代民主的吊詭。

  臺灣遠的例子如陳水扁,近的例子如柯文哲和蔡英文。柯文哲在選舉時,臺北市為之瘋狂,他也相信自己可能讓臺北市變得更美好,但從上任至今,一個大巨蛋問題,就數月一變,而且高階主管一個一個離職,現在大家已開始擔憂世大運是否會變成臺北市的恥辱了。

  選錯臺北市長,問題尚小,至於臺當局領導人,那衝擊可就大了。在選舉之前,從蔡英文對馬英九的批評,讓人感覺她似乎對於自己的治理能力很有自信。然而,從她當選至今,大小意外事件不斷。本來這些意外事件恰好可以是展現她能力的機會,但在這些機會面前,她反而泄漏了治理無能的危機。我們就舉幾個例子來説明。

  第一個例子是軍中虐犬事件。蔡英文是臺軍領導人,女性擔任軍隊統帥難免會被質疑其是否具備堅韌的性格與冷靜的判斷力,尤其是在士氣低落之際,蔡英文的責任更是重大。蔡英文數度表達和軍人站在一起,要捍衛軍人的尊嚴,然而虐犬事件一發生,卻是讓“國防部長”、“臺軍海軍總司令”以及小兵任由動物保護團體羞辱,以致于有將領要退伍以明志。

  第二個例子是“雄三飛彈”誤射,臺當局領導人雖在外訪問,卻寧可進行餐會也不召開會議處置,而臺灣內部則是無人總負責,結果早上8時發生的事,竟然到了下午才通報相關國家及大陸。這樣的應變能力,豈能令人不憂。

  第三個例子是南海仲裁,包括事前的誤判,事後的軟弱,都讓民眾失望。沒想到臺灣自己漁民要登島捍衛自己的漁權,卻被臺當局百般阻撓與恐嚇。

  第四個例子是有關勞資糾紛。蔡英文在選舉前信誓旦旦要推動週休二日,縮短工時,可是選後又退縮,面對資方,又不知如何協調。在這裡,民進黨當局有如一個失去論述的當局,真是令人感嘆!

  文章最後説,我們舉出這些例子,不是要唱衰蔡英文,而是希望她能夠真誠面對自己之不足,任用人才,強化機制,將心力擺在問題上,而不是形象上。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