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關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 臺灣媒體這麼説

2016年07月13日 10: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聲稱中國在9段線範圍內主張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而南沙群島的所有海上地物均為礁岩,包括太平島在內。結果公佈後,島內各界紛紛表示:仲裁荒腔走板,不能接受,兩岸面對國際強權的染指,只有共同捍衛這片祖先留下的資産,才對得起歷史。

  對於仲裁結果造成的惡劣影響,臺灣《中國時報》刊載臺灣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秘書長王冠雄的文章指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結果無法讓人信服,其後續的檢討更會激烈。

  王冠雄認為,今日的裁決勢將牽動南海局勢朝向緊張態勢發展。仲裁結果將對區域政經情勢帶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

  臺灣《聯合報》發表題為《南海仲裁是荒腔走板的不智判決》的社論指出,這一裁決,對兩岸來説都是不可接受的結果,仲裁法庭不僅昧於事實,且偏頗不智,勢必治絲益棼,引發南海更多爭端。

  社論直言,五名仲裁法官,作出如此昧于歷史事實及國際現實的判決,可謂既不明智,亦不公平。而如果仲裁者一味為了迎合某方霸權,甚至是心存偏私,卻妄想藉此改變南海既有的複雜秩序,恐怕太過天真。

  島內輿論認為,兩岸應該共同維護南海領土主權,共同捍衛祖産。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題為《菲律賓做賊喊抓賊》的評論説,在兩岸一家親,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這張廢紙輕如鴻毛,不需一顧。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和根本利益,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

  評論引用臺灣薇閣文教基金會的李傳洪的話説:“要讓更多的炎黃子孫都理解,兩岸一起維護南海這個共有的領海領土家業,刻不容緩。”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亦認為,兩岸對於南海擁有相同的歷史權利主張,面對國際強權的染指,只有共同捍衛這片祖先留下的資産,才對得起歷史。

  針對仲裁中“南沙群島的所有海上地物(包括太平島)均為礁岩”這一結果,臺媒紛紛表示無法接受。

  臺灣《聯合報》社論指出,仲裁法院為了作出有利菲律賓的判決,將南沙群島所有島礁皆認定為“礁岩”,連太平島都被貶抑為“礁”,這完全是“指鹿為馬”的行徑,昧于既存事實,且毫無公信可言,且對臺灣極端不公。

  社論還説,仲裁否定中國大陸主張的九段線之合法基礎,嚴重損害大陸的權益。儘管美、日等國均認為,中國作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必須接受仲裁的約束;但中國大陸早已宣佈了三不“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仲裁“不過是廢紙一張”。可見,想要借一次仲裁改變南海現狀,絕無可能。

  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對太平島及南海的態度備受關注,其親美日的政策,在南海仲裁案結果公佈後,也遭到島內輿論的新一輪批駁。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臺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謝志傳的文章指出,民進黨當局上臺之後力推與美日親近,現在日本人主導的仲裁庭把太平島降為礁,足見民進黨當局的政策失敗,美日各有其國家利益,不會因為臺灣的支援,就給臺灣實質的利益,此次判決就是鐵證。

  謝志傳指出,蔡英文上臺至今對於太平島與南海沒有重要政策宣示或是動作,導致太平島的地位降格,這是無法接受的判決,也是臺灣利益受損。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蔡當局應該認清國際強權的實力原則,美國為了遂行其亞太再平衡政策抵制中國崛起,一再拉攏臺灣,但是在南海主權爭議上顯然是以其自身利益為優先,不會顧及臺灣的權益。蔡當局如果指望美國,後果很可能如同太平島的仲裁結果一般。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