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的“發夾彎”還能撐多久

2016年06月20日 13:51: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民進黨上臺一個月,施政表現可用“這裡的山路十八彎”形容。過去反對聲嘶力竭,現在推動唾面自幹,甩尾轉彎的本事讓人大開眼界。如此頻繁的高速轉彎,真的可以行穩致遠?又將把臺灣帶向哪?

  最精彩的“發夾彎”案例發生在幾天前。臺灣環保署長李應元開記者會説,全民總意志貫徹下去,缺電一點都不是問題,“大家要以決心,先改變態度,就不會一天到晚擔心是否跳電”。

  反核是民進黨打國民黨的傳統殺招。在民進黨的抗議下,臺灣花了幾千億元新台幣的“世界最貴核電廠”核四被迫封凍。而蔡英文在競選前一個月還信誓旦旦地説,當選後臺灣絕不會缺電!結果,天氣那麼熱,臺灣無情而毅然地缺電了。怎麼辦?熱辣辣的耳光,還可用臉皮神功硬抗,但如果真的出現大面積停電,吹不到冷氣的民眾只怕會立刻造反。民進黨當局的官員們各出奇招,有的説,要重啟核一(那你當初停核四是什麼意思,難道舊核電廠比新的安全?);被罵後又改口説,夏天用一下核一就好了(難道夏天用核就安全了?)。

  有民進黨官員建議,臺灣的百貨公司下午1點到3點午休節電。連“行政院院長”林全也跟進説,當局鼓勵民眾在夏天用電尖峰時間,到公共場所或圖書館做事情來節電。再然後,就有了“全民總意志力發電”,跟當初的“用愛發電”可並稱腦洞界一時瑜亮。

  一個用電的問題,反映出臺灣政治的多年痼疾。民進黨十幾年來一直力主反核,根本不是從臺灣發展的實際出發,考慮的不是社會大眾的真正利益,而只是看中了這一議題的道德審判功能。政治不是眾人拾柴火焰高,而是你支援的我必反對,你是惡人我是聖人,所以我一定對你一定錯。

  “無核家園”、“我是人,我反核”,多麼美好崇高的口號。潛臺詞是,反核是愛臺灣,是人類的良知,是先進的理念。不反核,當然就是糟蹋臺灣、不配做人、觀念落後。就這樣,國民黨被打得頭破血流。

  而臺灣的實際情況卻是,生態綠能幾乎已達瓶頸,如果不要核電,那就得做好缺電準備。無核的好處是環保,壞處是缺電,但民進黨卻欺騙大眾説只有好處沒壞處。現在上臺了,謊言再也遮不住,就開始要人用念力發電。

  民進黨的這一個月的“發夾彎”還有不少。當初杯葛兩岸服貿協議,上臺後説“當然要推動”;當初夜宿“立法院”反對美國牛肉,現在説美國豬肉擋不住;當初猛打國民黨以“中華臺北”名義參加WHA是“喪權辱國”,現在自己不但乖乖參加,還吞下了邀請函上的“一中原則”和“2758號決議”;過去言必稱“勇敢的臺灣人”,碰到日本綁架漁民卻集體沉默,對衝之鳥是礁還是島也不敢表態……

  臺北一名支援民進黨的出租者司機跟筆者聊天時説,在野和執政當然不一樣嘛,可以理解。綠營支援者們可以偏心,可以不在乎民進黨的誠信和理念,但他們必須了解,民進黨過去一貫以道德審判代替專業,以抹黑攻擊代替建設,他們過去的主張,含有極高的詐騙成分。經歷了這麼多發夾彎,綠營支援者是否應稍微想一想,民進黨過去極力詆毀大陸,有幾分是真話?有多少是為了製造悲情、打擊國民黨而説的謊?為了這樣一個個謊言而去恨、其對抗、去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真的好嗎?

  上臺一個月,民進黨執政當局的滿意度已接近死亡交叉。他們還能撐多久?可以斷言,臺灣第一次大規模停電,民進黨執政滿意度就會徹底落入低谷。而更大的發夾彎還在後頭——兩岸是否能“維持現狀”?東南亞旅客能否代替大陸游客?新南向政策能不能成功?臺灣經濟是否能在兩岸冷對抗的情況下安然無恙?當臺灣百姓真正感受到痛楚之時,就是民進黨“發夾彎”徹底破功之日。(文/黑白自在)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