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將進口福島核災區食品 臺灣與日本有密室交易?

2016年05月30日 08: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新當局一上臺,便立刻下令撤回海巡和臺軍艦艇在衝之鳥礁海域的護漁行動,引起社會譁然。臺當局“行政院”的説法是,將和日方7月召開“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機制”,將就此進行協商。無巧不巧,日本媒體最近報導,臺灣將在7月放寬日本福島核災區縣市的食品進口。對這連串發展,民意代表高金素梅質疑,其中是否拿漁權及開放食品進口作利益交換?

  臺灣《聯合報》30日社論指出:正當臺灣開放瘦肉精美豬的疑雲漫天,又傳出福島核災區的食品可能解禁,除讓人懷疑新當局把關食品安全的決心,也對新當局究竟與他國作了多少私下交易而憂心。儘管新當局官員澄清,一定會以民眾健康為優先考慮,但這一連串的訊息似非空穴來風,而有固定跡象可循。尤其,如果犧牲漁民在衝之鳥礁的作業權,又任意對福島食品進口松手,那簡直是雙重賣臺行為,不可原諒。

  謝長廷即將成為駐日本代表,邱義仁則接掌亞東關係協會,兩人日前舉杯互賀,宣稱“日本與臺灣關係”將進入新階段。然而,在護漁撤退及福島食品進軍在即的訊息夾擊下,不禁讓人為“臺日新關係”究竟是何面貌感到憂慮。日本和臺灣之間加強各種交流合作,無論在經貿、海洋或安全層面,都具有積極的意義,也值得樂觀其成。然而,這類運作絕不可流於“黑箱作業”,而須有公開透明的程式,且受到適當的監督;如果要拿民眾的權益和健康當籌碼,去交換政治人物想要的利益,則更是本末倒置的民主大忌。

  民進黨一向因“反中”而過度“親日”,更讓人擔心的,是新當局可能與日本透過密室黑箱運作的利益交換,可能使臺灣的利益陷於損傷而不自知。民進黨只要想想自己過去如何質疑馬當局與大陸簽下的協議是“賣臺”,就能想像人民對民進黨當局與日本之間的密室政治會有多少不安。何況,陳水扁當局當年的“巴紐案”、“南線專案”和“安亞專案”,都是花大錢換來醜聞,民眾都還記憶猶新。

  日本政壇盛行“密室政治”,這是人們熟知的事;這樣的密室文化將如何影響民進黨當局,則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新當局上任第三天,即宣稱將在7月底舉行“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機制”,這顯示,民進黨在野期間就與日本展開了密切協商。臺灣在衝之鳥礁巡護之艦艇立刻被召回,應該就是雙方協商的條件之一;而開放福島食品進口臺灣,也可能是雙方談妥的默契之一。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訊息,我們卻是要看到日本媒體的報導方知其詳;而臺當局對此卻支吾其詞,無意誠實以告。臺當局“外長”李大維説,在“外交”上,保持“模糊”是很重要的原則。問題是,若非日本媒體披露臺灣護漁船艦已離開衝之鳥礁海域,臺灣民眾可能還被蒙在鼓裏;若非共同社報導臺灣將開放福島核區食品,島內民眾還渾然不知。

  進一步看,民進黨與日本透過政治親信進行密室協商,早在陳水扁執政時代即已成形。臺灣漁船在衝之鳥礁海域的作業規範,就是由當年“國安會前秘書長”邱義仁與日方達成的“不成文”默契:日本公務船進入衝之鳥礁海域前,會先向臺灣“漁業署”發出預警,由“漁業署”通知在該海域捕魚的臺灣漁船暫時撤離。此舉,其實已默認了日本在衝之鳥礁擁有兩百海裏經濟海域主權。如果不是這次東聖吉十六號被押事件,外界根本不知道日本和臺灣間原來存在這種不可告人的“潛規則”。民眾知的權利,在這種黑箱交易下,遭到可怕的踐踏。

  試想,民進黨在野時,用盡手段反對兩岸ECFA及服貿、貨貿協議的談判,批評國民黨是“黑箱作業”,並要求“立法院”先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再進行逐條審查。而如今,如果民進黨能以密室協商的方式來操作“臺日外交”,甚至犧牲漁權、開放福島食品來交換不知所以的政治利益,著實令人不寒而慄!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