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當局撤告反服貿人士乃變相縱容暴力

2016年05月25日 08: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新當局“行政院長”林全甫上任即對“反服貿學運”人士撤銷提告,在島內社會引起激烈爭議。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林全“內閣”以政治方式解決司法案件、不尊重法治的做法是開了惡例,變相縱容暴力行為。林全“內閣”倘若再做出如此荒謬之事,勢必被民意唾棄。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新當局“行政院長”林全甫上任即對2014年3月23日強闖“行政院”辦公樓的126名“太陽花反服貿學運”人士撤銷提告,在島內社會引起激烈爭議。林全認為,“太陽花學運”是政治事件,非單純的法律事件,應在多一點和諧、少一點衝突的原則下儘量從寬處理。這種説辭根本就是混淆視聽。

  “學運”人士可以表達他們的訴求,並應在守法的前提下進行相關活動,但兩年前反服貿人士砸爛“行政院”大門、架梯爬窗進入行政機關重地,損害公物。這種猶如暴徒般的行徑已涉嫌違法。林全“內閣”以政治方式解決司法案件、不尊重法治的做法是開了惡例,變相縱容暴力行為。

  如果民眾因不滿政府決策而強闖、佔領政府機關屬於“合法行為”,那消費者是否可因不滿商品價格過高而肆意在店內搗亂?居民是否可因鄰家製造噪音、遂破門而入斥責鄰居?

  林全聲稱,“太陽花學運”的訴求是社會共識,突顯“學運”的正當性和社會貢獻。然而,有臺灣民眾投書媒體説“看了(新聞)後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

  “太陽花學運”反對兩岸服貿的訴求真的是“臺灣社會的共識”嗎?2013年6月兩岸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開放水準之高、涵蓋面之廣,在當時大陸已經簽署的類似協議當中並不多見,充分體現了大陸對臺灣同胞的誠意和善意,島內工商界對此拍掌稱讚。尤其服貿協議還設定了“避免負面影響條款”:受影響一方可臨時要求另一方進行磋商,並尋求方法加以解決。換言之,萬一台灣業者覺得自己利益受損,可根據該條款要求與大陸方面磋商相關事宜。可見,服貿協議考慮週詳縝密,處處為兩岸業界著想。

  不料,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服貿協議在島內生效,致使臺灣業界錯失登陸佈局服務業的好時機,讓與中國大陸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的韓國捷足先登。今年2月臺灣七大工商團體一致呼籲新當局應儘快讓服貿生效實施。

  民進黨這幾年在野時依然抱有“逢中必反”的僵化思維,不樂見兩岸經濟融合,“太陽花學運”的訴求正合其胃口。2014年3月島內爆發反服貿人士佔領“立法院”、強闖“行政院”的暴力事件,蔡英文等民進黨高層紛紛前往探視、打氣。當時島內輿論已批評民進黨為了政治目的不惜破壞法治、踐踏法律。

  如今該黨上臺執政,即向“志同道合”的政治群體“投桃報李”,不僅在“520”就職典禮表演中呈現讚揚“太陽花學運”的花車,還對“學運”人士撤告。

  民進黨雖然手握行政權和立法權,但不等於可以為所欲為。此次撤告事件在島內引起強烈反彈:國民黨“立委”要告林全瀆職;基層民眾批評新當局“就像幫會一般,就地分贓,論功行賞,那些支援太陽花的政客、律師團,一個個都入閣或去當不分區‘立委’了”;網民更要求“林全下臺”。

  林全“內閣”倘若再做出如此荒謬之事,勢必被民意唾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