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當局與日本眉來眼去的背後

2016年05月25日 08:0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島和礁的差異,是個小學生就可以通過科普明白的常識。西太平洋遠離日本的海面上有塊孤立岩礁,名叫衝之鳥。上面沒有淡水,沒有植物,漲潮時完全看不到,退潮時露頭面積比一部貨車還小。就這麼一塊彈丸之石,日本卻無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一意孤行將之認定為“島嶼”,並據此主張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更奇怪的是,面對日本無理的獅子大張口,臺灣有些人寧願放下高漲的民意和漁民的利益也要退避三舍、逢迎其欲。咄咄怪事後面,一定別有原因。

  呼之欲出

  臺灣新當局“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5月23日表示,衝之鳥是島或礁,臺灣新當局將尊重“聯合國島嶼界線委員會”的決定。未作出決定前,臺灣在“法律”上沒有特定立場云云。可就在“520”交接前夕,馬英九當局明確宣示,衝之鳥是礁不是島。即使已經“改朝換代”,這種上臺就不認賬甚至翻手打臉的做法也讓人目瞪口呆。

  衝之鳥礁議題的起因,是4月25日臺灣漁船“東聖吉16號”在距離衝之鳥礁150海裏的公海遭到日本公務船扣押。日方給出的理由是“入侵”其衝之鳥礁的“專屬經濟海域”。船主在付了訴訟保釋金後才含辱獲釋。這種不公道的行徑,欺負人的做派,自然引發島內的怒火和抗爭。隨後馬當局拍板,臺“海巡署”和“農委會”船隻從高雄啟航,馳往衝之鳥礁附近公海執行巡護任務,展現不受“鴨霸”的護漁決心。“行政院”隨後發佈民意調查,78%的受訪者支援當局護漁的做法。

  新當局上任數天,態度就來了一個180度的大拐彎。個中天機,日本國會眾院外務委員長岸信夫一語道破。作為首相安倍晉三的胞弟,他在赴臺活動後向日媒表示,針對衝之鳥礁問題雙方已“達成共識”。什麼共識?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馬英九當局主張衝之鳥只是礁岩,在“領土”“領海”問題上顯得很強硬,故期待臺灣新當局能“轉換方針”。言外之意是,希望新當局在臺日棘手、敏感的“領土”問題上軟化態度。

  似乎是呼應日方的放話,臺灣“行政院”宣佈,雙方決定在臺“亞東關係協會”與“日本交流協會”的架構下,于7月底前成立並啟動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機制。但是,臺日之間已經在馬當局時成立“漁業委員會”,未來又要設立臺日海洋事務對話機制,兩者之間功能屬性是否重疊,從屬關係及位階如何?童振源並未具體説明。不難看出,拋開“前朝”單幹的思路呼之欲出。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