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壓垮兩岸“維持現狀”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6年05月06日 08: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6日社評指出,大陸針對“九二共識”問題做出強烈表態,有其邏輯背景,民進黨當局可能需要理解。

  社評認為,原本大陸對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尊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認知“九二會談”的事實等論述仍然抱持期望,希望她在520就職演説中能有更清楚的定調,因而僅在大陸對臺工作層次,不斷釋出臺灣方面必須接受“九二共識”的訊號,中共中央決策層次卻始終保留迴旋空間。但蔡英文當局的人事安排陸續公佈,所展現的政策傾向卻讓大陸産生警覺,認定即便她並沒有“法理臺獨”的動作,“文化臺獨”卻已啟動,才開始收緊對蔡英文的態度。

  蔡當局的人事佈局有深刻的政治考量,由文官體系出身、藍營背景的職業外交官站在兩岸互動和對美關係的最前線,以避免傳統民進黨人士可能帶給“對外”關係立即的直接衝擊,這些官員有豐富的對美工作經驗,更有利於臺美溝通,從而讓美方成為臺灣與大陸互動的緩衝,也有助於避免大陸于採取過激的舉動。但在文化、教育層面蔡當局卻選擇了“自己人”,他們都帶有濃厚的政黨色彩,顯然在社會價值取向及其發展方向領域,蔡當局希望由自己人來忠實執行民進黨的路線與政策。

  長期以來,臺當局準“文化部長”鄭麗君就展現出清晰的“臺獨”意識形態,在擔任“立委”期間長期參與“教育文化委員會”,是民進黨“去中國化”悍將,在課綱微調問題上更站在國民黨對立面。臺當局準“教育部長”潘文忠是教育領域最堅持反課綱微調的常任文官,擔任編譯館長時,挑選了大量同道中人進入課綱編纂體系,更以程式為名批評課綱檢核小組。

  大陸解讀這兩人登上關鍵職位,代表了蔡當局決心回到李登輝及陳水扁當局時代“去中國化”政策舊路線,再度切斷臺灣與大陸的文化連結,讓臺灣青年無法認同中國和中華文化。如果這就是蔡當局真正的想法,那麼任何個人做什麼承諾都已無濟於事,都不再信任。

  事實上,比起政治人物的表態式爆衝行動,通過文化、教育潛移默化推進“臺獨”的危害性更大,大陸民眾對這些作為的不滿也會更強烈。蔡當局一旦開啟潘多拉魔盒,大陸民間的反彈聲浪將會迅即高漲,大陸官方也將大動作展開批判,後續兩岸官方互動將不再具有任何友好氛圍,自然也無法繼續期待兩岸會有良好的溝通與順暢的交往,這將成為推倒蔡英文“維持現狀”説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陸已經在提醒新臺灣當局,國臺辦發言人多次強調,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反對“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不僅如此,大陸還傳出正在醞釀推出反對文化“臺獨”的有關法案進行反制,包括禁止提案“綠委”入境大陸、挖“臺灣邦交國”等方式。

  顯然,蔡英文對此沒有任何回避或者模糊處理的空間,她表面模糊、實質清晰的政治行為方式也被大陸看清楚了。

  若蔡英文真的有心推動兩岸和平,希望維繫兩岸現狀,那就應該拿出誠意來,首先以實際行動阻止民進黨籍政治人物的各種出位言行,避免他們繼續挑釁大陸的底線。

  而在人事佈局上,應做出平衡安排,避免“臺獨”意識形態的政治人物完全佔據文化和教育等領域,讓中華文化的擁護者也能在臺當局文教政策中擁有足夠的發言權。

  這不僅是為了安撫大陸的不滿情緒,也是為了臺灣社會的真正和解,畢竟許多臺灣人縱使在政權層次不認同大陸的主張,但在文化、血緣的角度仍然反對“去中國”的行為,若新當局一意孤行,恐怕只會進一步撕裂臺灣社會的文化認同,讓文化中國的認同者更加無所適從。蔡英文若不重視,臺灣就真的會深陷內憂外患的危機中不能自拔。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