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對兩岸關係太樂觀了

2016年05月05日 08: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5日社論指出,等待了4個月的蔡英文當局即將上任,民進黨終於得到在臺灣一黨獨大優勢,完全執政當然要完全承擔,人民也期待新當局能夠讓臺灣煥然一新,帶領臺灣走出新局。

  從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行政團隊負責人林全的談話可以看出,兩岸關係雖然不樂觀,民進黨對未來卻極為樂觀,理由不外下列五點:一、相信民主及民意的力量,認為民進黨當局具民意合法性,國際社會支援;二、信任美國的保證,認為美日安全架構足以保護臺灣安全;三、正在崛起的中國大陸是美國的對手,美國在必要時,會對大陸發動局部性軍事衝突,抑制大陸崛起,大陸將面臨安全壓力,對臺必須謹慎;四、習近平將於19大走向改革開放,民主開放的臺灣有利於習近平的改革大局;五、不會有“武統”,不必擔心大陸翻臉,“冷和平”有利民進黨政權的鞏固與臺灣長期發展。

  民進黨的樂觀想像不是沒有説服力,選民也在樂觀想像下支援了民進黨。不過,選舉激情已遠,我們必須客觀地檢視民進黨樂觀的理由是否成立,才能夠審慎面對未來可能的變數,並預為因應。

  首先,民進黨應認清,所謂“國際社會支援民主政府”是有限的,國際關係的本質是權力及利益。民主只是國家內部運作模式,不會成為國際政治運作的唯一因素,當兩國利益發生衝突時,國際利益絕對淩駕在“民主”之上。陳水扁是民主制度所産生,但是當他提出“一邊一國”,要推動“公投入聯”時,美國立刻認定他是“麻煩製造者”。美國固然讚揚“臺灣民主”,也重視臺灣安全,但是美國的支援絕對不是空白支票。美國是否願意買單著眼的是美國戰略利益,而非臺灣民主。民進黨不能以為臺灣“民主”,國際社會就會站在臺灣這一邊。

  第二,臺灣處在中國大陸、美國及日本間,現在想疏離大陸、親近美日,但和美日間連個盟友都不是,美日卻和大陸有千絲萬縷的共同利益,美日可靠嗎?試想,如果沒有中國大陸在釣魚島積極介入因素,日本會突然選擇他不喜歡的馬英九當局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臺灣在日本311大地震時是全球最多捐款者,但是為了凸顯衝之鳥礁是個“島”,日本就把臺灣漁民及漁船無理地抓走了。在美日的安全架構中,臺灣不是美日平等的朋友,更不是安保架構的一環,只是個“棋子”而已。

  第三,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確有現有霸權國家為了遏制崛起大國,而發起“預防性戰爭”的可能,美國目前在南海的若干強制行為,的確有可能造成雙方的衝突。但是,臺灣要捲入嗎?或者臺灣願意成為華府與北京衝突的導火線?大國可以玩“衝突邊緣”的遊戲,不要把臺灣安全寄放在“霸權轉移”、“霸權對峙”可能的險境,更不要臺灣的未來寄託在大陸的“謹慎”,而應是自己的謹慎。

  第四,習近平的確會堅持走開放路線,但是習近平就會因而容忍臺灣走向永久獨立嗎?會容忍民進黨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包裝,行“去中國”之實嗎?對大陸而言,改革開放當然是大事,固然樂於看到臺灣代表中國大家庭的政治開放,也將其視為有助於大陸的開放,但是面對民進黨當局,反“臺獨”的政治因素絕對淩駕於其他考量。

  第五,大陸現階段確實不至於使用武力,但大可以採用其他“物質性力量”的經濟、外交方法制約蔡英文當局。大陸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政治經濟上有其影響力,臺灣如果不能與大陸保持友好關係,很多經濟商業行為自然困難,不僅難以參與RCEP的區域整合,連與他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都可能受阻。大國才有能力玩“遠交近攻”的遊戲,像臺灣這樣的地方,最忌諱“貴遠賤近”,更別提“親遠仇近”。就法理上而言,兩岸目前仍處於“內戰”狀態,從來沒有法理上的和平。“武統”目前不可能,但是“冷內戰”已經發生,未來可能陷入“冷對抗”。“冷對抗”下的臺灣不會有好的發展,經濟不好,民進黨的政權也是脆弱的。

  民進黨的樂觀是站不住腳的,不僅忽略了國際關係的本質,也對大陸政經情勢,以及民眾心理有著嚴重的誤判。如果民進黨不能認清主觀想像世界與客觀真實環境的差別,有可能把臺灣帶入險境。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