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上臺後兩岸關係或進入對抗頻發的不安時代

2016年04月24日 10: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4月24日福州訊 (記者 李傑) 今天(24日)上午,由華廣網舉辦的第三期“華廣論壇”在福州市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在論壇上指出,隨著民進黨即將在臺灣全面執政,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面臨六大挑戰,未來兩岸可能進入矛盾、摩擦、對抗頻發的不安時代。

  王建民指出,未來兩岸關係將面臨六大挑戰:

  第一,沒有政治基礎與政治互信,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王健民指出,如果蔡英文、民進黨的“臺獨”立場與主張不改變,兩岸間就沒有了基本的政治基礎與政治互信,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可能會隨時逆轉、倒退、緊張。“追求統一”的大陸與“堅持臺獨”的臺灣,雙方將是不可調和、互不相容、不易妥協的對立與緊張關係,兩岸關係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政治風險。

  第二,藍綠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國民黨將無法制衡民進黨的“臺獨”施政方向。

  王建民指出,在體制內,國民黨失去“立法院”多數黨地位,且席次少於三分之一,無法制衡民進黨提出的執政政策與法案;在體制外,國民黨不是一個敢衝、敢鬥的政黨,不善於搞街頭抗爭,因此也無法抵制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或“臺獨”施政方向。如此以來,民進黨可能在執政期間以“轉型正義”之名,持續推動“去中國化”,並從根本上持續強化“臺獨”教育與意識,給兩岸關係發展造成更深遠的危害。

  第三、國民黨失去兩岸關係發展話語權,大陸在島內政治同盟力量弱化。

  由於中國國民黨在選舉中接連大敗,政治實力大減,而且未來可能走向“本土化”與“臺灣化”發展道路,隨著國民黨失去過去最具優勢的兩岸關係發展話語權,大陸也會失去在臺灣最大的政治同盟力量,至少這種同盟力量會持續走弱。

  第四,形形色色的“臺獨”活動蔓延,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儘管蔡英文表示在兩岸關係上“不挑釁、不意外”,但近來“臺獨”動向卻似乎進入新一輪活躍期。4月6日,臺灣“立法院”通過一項決議,為“臺灣國護照”貼紙大開綠燈。蔡英文又宣佈4月10日為“言論自由日”,實質是紀念所謂的“臺獨英雄”鄭南榕,顯然是以“法理”形式為“臺獨”樹碑立傳。這一切都是民進黨在法理上逐步建構“臺灣國家化”,將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危險與風險。

  王建民認為,未來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下,在高舉“轉型正義”幌子之下,島內各種各樣的、形形色色的、或明或暗的、或軟或硬的“臺獨”舉動將層出不窮,“臺獨”風險將會顯著上升,對兩岸關係將造成嚴重傷害,大陸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臺獨”挑戰,可能需要將更大的精力與資源放在“反獨”與“遏獨”問題上。

  第五,兩岸經濟合作將受到衝擊與影響,經濟制度化、機制化合作面臨中止的風險。

  王建民指出,蔡英文有明確的“反中”與“反兩岸經貿”傾向,不僅提出“從世界走向中國”的論斷,還極力主張減輕對大陸經濟的依賴,因此才有“重南輕西”戰略的形成與“南向政策”的提出。近來兩岸經貿關係已出現某種逆轉、倒退跡象,未來可能更為嚴重。

  尤其是,在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未來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難以維繫,兩岸很難再簽署新的經濟合作協議,既有協議的落實與執行也會面臨困難。

  第六,臺灣當局兩岸與全球戰略轉向,將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另一重大挑戰。

  馬英九執政時期,雖在大陸及美、日之間搞平衡,但仍具有中華民族的情懷,對大陸友善,不會把大陸作為敵人。另外,馬當局儘管在東海、南海等問題上無意進行兩岸合作,但維護中國主權的立場明確。

  而蔡英文與民進黨將大陸看作最大的威脅,視為頭號敵人,“親美投日抗中反中”是其總路線,不僅要建立“美日臺安全戰略同盟”,經濟上也極力推進與美日合作。未來中國大陸在許多國際事務或周邊安全問題上,可能面臨民進黨當局與美、日等的聯手合作,這不僅影響兩岸關係穩定發展,而且影響整個中國國家安全與利益。

  王建民最後指出,在兩岸關係出現這樣變局與挑戰的情況下,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黃金8年”可能中斷,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時代將宣告結束,兩岸將進入矛盾、摩擦、對抗頻發的不安時代。(完)

[責任編輯:盧佳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