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港媒:蘇嘉全要“面子” 柯建銘要“裏子”

2016年02月01日 09: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113位新當選的“立委”今天正式就職,並選出“立法院(下文簡稱立院)”正、副院長。“立法院長”一職可謂民進黨的囊中之物,黨內各路人馬無不對之虎視眈眈,最終由蘇嘉全出線。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蘇嘉全這些年被視為蔡英文人馬,他能擊退浸淫“立院”多年的柯建銘和地方大佬陳明文,臺灣輿論多認為是蔡英文在火線後面運籌帷幄。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113位新當選的“立委”今天正式就職,並選出“立法院(下文簡稱立院)”正、副院長。民進黨“立院黨團”派出“蘇(嘉全)蔡(其昌)配”對壘國民黨的“賴(士葆)曾(銘宗)配”。由於民進黨在立院奪得68席“立委”,以其第一大黨的聲勢,“立法院長”一職可謂民進黨的囊中之物。黨內各路人馬無不對之虎視眈眈,而熱門人選包括有民進黨“萬年總召”之稱的柯建銘、蔡係蘇嘉全、中常會會議主席陳明文,但最終由蘇嘉全出線,可見新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意志佔了上風,而其擺平此次立院龍頭之爭的“誘餌”為何,外界頗為好奇。

  在柯建銘、蘇嘉全、陳明文三人當中,柯建銘在“立院”的勢力最雄厚。他連任八屆“立委”,已擔任立院17個會期的民進黨黨團總召,是“立院”少有的資深“立委”。蘇嘉全曾任屏東縣長、“內政部長”、民進黨秘書長,行政經驗豐富,但只擔任過兩屆“立委”。陳明文則是地方派系大佬,在南部嘉義根深蒂固,但在“立院”的地位恐不及柯建銘。

  因此,當初不少人認為柯建銘對“立法院長”的寶座是志在必得,而柯建銘也堅持“黨團自主、假投票定人選”,正是自認獲得多數民進黨“立委”支援。但上週五柯建銘突然打退堂鼓,轉而支援蘇嘉全形逐“立法院長”。蘇嘉全這些年被視為蔡英文人馬,他能擊退浸淫“立院”多年的柯建銘和地方大佬陳明文,臺灣輿論多認為是蔡英文在火線後面運籌帷幄。

  民進黨贏得執政權,又成為“立院”最大黨,同時擁有豐沛的行政、“立法”資源,也讓蔡英文面臨權力分配的難題,倘若處理不慎,便會引發“茶壺裏的風暴”,造成不良觀感。柯建銘多年來擔任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熟悉立院政治生態,人脈豐富、八面玲瓏,這既是其優點,又是其缺點。這些年“立院”法案“黑箱協商”為人詬病。

  輿論批評,有些“法案”只由各黨總召等黨團幹部協商敲定,違反“立院”公正、透明的議事原則。而“立委”選舉期間,社會上“立院改革”的呼聲也是此起彼伏。如果民進黨仍由老一輩“立委”擔任“立法院長”,勢必引起輿論不滿。而且柯建銘的行事風格也備受批評。最近柯建銘也自嘲“從政23年,臺灣有一半人討厭我”。

  蔡英文剛當選領導人,為了樹立聲望,當然不樂見爭議不斷的柯建銘接掌“立院”,但柯建銘在民進黨“立委”心中仍有較高的聲望,蔡英文若要駕馭一眾黨籍“立委”,仍需倚重柯建銘,因此讓他繼續擔任黨團總召。而民進黨已定調“立法院長”中立化,由此反而擔任“史上最大黨團”的民進黨總召更具實權。難怪柯建銘轉向了。

  然而,蘇嘉全的形象也備受爭議。他四年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擔任蔡英文副手時爆發“農宅風波”,讓民進黨疲於應對,而且他在“立院”根基尚淺,是否能在藍綠之間發揮協調作用,到最後是否仍沿襲“黑箱協商”,不無變數。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