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選舉後兩岸分歧擴大 如何控管?

2016年01月12日 08: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12日社論指出,2016年臺灣很可能再次政黨輪替,兩岸關係又陷入不穩定狀態。

  為實現21世紀中國夢,大陸必須持續推動各項改革,面對嚴峻的外在壓力,更需要與各利害關係國及地區攜手合作,確保區域穩定,擴大經貿合作,挹注新的經濟動能。兩岸關係的穩定,更是區域安全和經貿合作平穩運作的定海神針。兩岸關係沒有動蕩的本錢,必須攜手合作,共建處理政治分歧和衝突風險管控機制。

  總結過去一年,雖然臺海情勢不免受到臺灣內部政治版圖變化的牽扯,但馬當局仍然在困難環境下,繼續推動兩岸各項合作和深化制度性交流機制。即使在大選前的敏感時刻,兩岸實現了最高領導人在第三地的歷史性會晤;並且積極的設置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首長的熱線電話;啟動3個試點城市陸客轉机;自2016年起,將擴大開放大陸專升本學生名額;兩岸貨貿協議協商在艱困的談判中繼續進行,兩岸交流持續正向發展。兩岸關係近8年來的穩定交流,和平紅利不僅兩岸人民受惠,整個亞太區域同樣分享。

  然而,不容否認的,可能重返執政的民進黨和大陸關於“九二共識”的爭執,對當前穩定向前的兩岸關係投下新的變數。大陸已數度發出諸如“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不存在,兩岸關係將“地動山搖”的警告,民進黨雖然評估兩岸不致于爆發軍事熱衝突,但也認為大陸很可能中止兩會協商機制、官方熱線、陸客轉机,或者進一步停止陸客赴臺觀光、取消讓利政策、加速對臺灣高科技産業抽單等手段,甚至讓臺灣遭致“雪崩式斷交風暴”的衝擊,達到“地動山搖”的效應。

  需知陸客觀光每年為臺灣帶來將近3000億産值,佔GDP近2%,如果兩岸經貿受到衝擊,更可能造成臺灣近百萬人的失業潮,對力求經濟回升的臺灣,當然會形成相當的壓力,可能重返執政的民進黨,選後應即戒慎週全地籌劃,以因應兩岸關係的最新挑戰。

  文章認為,對大陸而言,兩岸關係一旦倒退回衝突和對抗狀態,將不利於爭取臺灣民心,也不利於大陸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且實現新的“十三五”經濟計劃,也有兩岸維持經貿合作的實際需要,大陸要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更需要穩定的區域關係。

  新年伊始,美元和人民幣貨幣大戰持續上演,中東反恐、北韓核試、南海島礁爭端、網路安全等棘手的熱點問題,將使美、中在年度“戰略與經濟對話”中處理控管風險和分歧的困難度增大。大陸要與美國朝建立新型態大國關係方向繼續深化,也需要有穩定的兩岸關係。

  文章認為,維護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實為兩岸互利雙贏的必要條件。由於兩岸最高當局目前不存在直接溝通,已經建立的兩會協商和主管部門的熱線機制,絕對不應輕言中斷。由於可能在選舉中勝出的蔡英文高舉反兩岸“黑箱“協議的大旗,萬一未來發生突發性意外的事件,民進黨與大陸間原本就互信不足,如果任何一方誤判對方動機,做出錯誤回應,後果將非常嚴重。

  文章認為,兩岸應繼續透過現有的陸委會與國臺辦會晤機制和熱線電話,持續溝通、控管風險,讓政治立場歧異造成的僵持、傷害能夠約制在適度且合理程度內,避免誤採過當的回應措施,讓兩岸關係的裂痕和損害陷入螺旋式加深。

  對可能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而言,她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整合泛綠營隊伍,落實跨黨派協商機制,形塑朝野共識。從新“立法院”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和政策著手,逐步重建和大陸的互信和溝通的基調;在當選之後,雙方尤其應積極建立各層次溝通管道,避免誤判,讓兩岸關係能繼續穩定向前。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