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大陸臺商臺生為“習馬會”點讚

2015年11月11日 08:2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兩岸領導人近日實現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大陸各地臺商、臺生對此高度關注,給予積極評價。

  “握出了中華民族的團結”

  11月7日下午,到外地出差的捷安特大陸區總經理鄭寶堂一住進賓館,就打開電視收看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報道。

  “真是不容易啊!”鄭寶堂感慨地説,兩岸領導人實現首次會面,對增進兩岸相互理解、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希望未來兩岸之間的産業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都能更上一層樓,臺商能持續受惠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

  江蘇臺商、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孫德聰説,兩岸領導人會面進一步提升了兩岸互動的層次,重大意義不言自明。兩岸中國人應攜手發展,共圓民族復興的夢想。

  在福建工程學院任教的臺胞王嘉宏説,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可謂“名正、言順、事成”,受到全球矚目,讓大家看到了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和能力,讓人們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更有信心。攜手為中華民族開創更美好的未來,是兩岸百姓共同的夢想與期待。

  “66年來,兩岸領導人的手第一次握在一起,握出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未來兩岸的發展。”福華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男説。

  這位在福州投資超過20年的臺商,親歷了兩岸交流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的過程。他表示,兩岸領導人會面開啟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希望未來兩岸交流合作更加密切,為兩岸同胞謀得更多福祉。

  “心裏的大石頭落了下來”

  “兩岸領導人見面的那一幕,看得我熱淚盈眶,感覺心裏的大石頭落了下來。”福建臺商、兩岸經營者俱樂部執行主席孫景生説。

  他表示,對臺商而言,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我們不希望兩岸關係再度變冷,不希望多年打拼的事業受到影響。兩岸領導人會面給了我們莫大的信心。我們相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勢不會改變,臺商要更積極地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心力”。

  “曾幾何時,臺海陰雲密布,兩岸軍事對峙,同胞隔海相望,親人音訊斷絕,給無數家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傷痛,甚至是無法彌補的遺憾。”對於習近平總書記會面時回顧的那段歷史往事,福州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陳秀容有著切身的感受。

  “我父親十多歲從福州長樂去了臺灣,從此與親人分隔兩岸。到了上世紀80年代,經由香港轉寄才有了家書往來,我對父親當年焦急等待故鄉來信的模樣仍記憶猶新。”她説。

  陳秀容的父親1987年回閩投資,作為臺商的第二代,她繼續留在福建打拼。“習近平總書記在會面中表示,願意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歡迎臺灣同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這讓我深受鼓舞。”她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門已經打開,不應該再被關上。大陸方面非常支援臺商發展,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兩岸未來要靠青年一代來接力”

  復旦大學是上海市就讀臺灣學生最多的高等學府,目前在校臺生約有200人,他們對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也高度關注。

  來自臺北市的袁亮天在大陸已經生活7年,現在是碩士三年級的學生。“過去從來沒想到兩岸領導人能夠見面,昨天下午在電視裏看到雙方握手的場面,我的眼淚就控制不住了。”他説,兩岸人民都不希望兩岸關係發生倒退,此次歷史性的會面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兩岸的良性互動。

  在江蘇創業的臺灣青年湯心葶説,在新聞裏看到兩岸領導人會面,內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激動。“兩岸的未來要靠青年一代來接力,希望兩岸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建立更深厚的友誼,相信我們臺灣的年輕人也能在大陸獲得更多更好的創業機會,在兩岸交流合作中實現夢想。”

  紮根上海近十年的臺灣導演李立亨説,兩岸交流增進了兩岸人民的相互理解,如今兩岸領導人實現歷史性會面,使兩岸社會文化交流站上了新的起點。“兩岸領導人都可以握手,坐下來交談,未來兩岸之間還有什麼問題,不能通過溝通而相互理解呢?”(執筆:陳鍵興 參與采寫:許雪毅、劉巍巍、王攀、許曉青、潘清、羅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