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表政見 臺媒評:政見不是作文比賽

2015年09月08日 15: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日前表示,臺灣社會病了,需要三種力量來醫治。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分析蔡英文所説的這三種力量,即改革的力量,安定的力量及包容的力量。社評認為,政見畢竟不是寫作文,提出後是需要被落實的。提出那麼多計劃,卻未考慮財政是否能支應問題,選民真的放心把執政權,交給只會作文而不知如何落實政見的團隊嗎?

  社評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日前出席“蔡英文百工百業社團後援會”臺中市成立大會時表示,現在的社會生病了,需要三種力量來醫治,這三股力量,是臺灣人想要改變的期待,所累積出來的。蔡英文所謂的三種力量分別為:改革的力量,安定的力量及包容的力量。

  三種力量所指為何呢?所謂“改革的力量”是指面對的問題愈困難,要儘早解決;“安定的力量”是指穩健改革要顧及人民想法,且不引起社會衝突;“包容的力量”則是指欲團結這個國家,將會維持自由、多元的立場。蔡英文並表示,以往16年臺灣陷入困境、未進步,就因總統只帶領一半的人往前走,未來要做社會的“桶箍”,把大家團結起來。

  不知提出的意見是否陳意過高,以致于大部分的網友留言,都認為民進黨帶著另外一半人往後走,才造成臺灣現在的局面。換言之,面對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黨,執政黨即使再有心,為了社會的安定,也只能讓改革的腳步放緩。如今為反對而反對的政黨,卻把責任完全推給別人,連自己政黨執政時期的政績都予以否定,實在難以相信上臺後能確實承擔責任。

  更何況表面上講包容,自己政黨的支援者動不動叫不同意見者“滾回去”,同黨同志對有別於自己的經貿發展戰略,就冠上“傾中賣臺”的大帽子,也不見有人跳出來制止,如何包容?更遑論一方面請大眾要包容李登輝的個人歷史感受,另方面卻對連戰赴大陸參加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大加撻伐,完全不見包容。試問用兩套不同的包容標準,要如何團結國家呢?

  蔡英文不僅提出三種力量,日前出席高雄市後援會成立大會時也宣示要推動“實踐世代正義”、“改革政府效能”、“啟動國會改革”、“落實轉型正義”及“終結政治惡鬥”等五大改革。社會住宅是“實踐世代正義”的重要內容,蔡英文喊出“8年推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對此,吉家網不動産董事長除了問“錢在哪?地在哪?”外,也認為社會住宅政策不能流於口號,要有具體配套措施。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