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青年學子,你們的未來不在街頭!

2015年08月04日 13: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有10名臺灣文史科退休教師在臺當局“教育部”對面人行道上手舉海報,向反課綱學生喊話,“學習的場所不該是街頭,應該回到校園”,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此説一點都不假,例如有民眾在現埸問抗議學生:課綱有什麼問題?多數學生説不出所以然,當然這不是第一次抗議學生不知在反什麼。青年學子輕易相信如果走上街頭就能救國家、社會,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社評摘編如下:

  正當反課綱高中生及社運人士仍然在臺當局“教育部”前聚集抗議之際,日前有近10名建國中學、中山女中的文史科退休教師,在“教育部”對面人行道上手舉海報,向反課綱學生喊話,“學習的場所不該是街頭,應該回到校園”,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專業、學術。

  這群教師有一部分在“前教育部部長”杜正勝刪減大量文言文時,就曾挺身發起“搶救國文聯盟”。其中有位退休教師表示,當時並未號召學生走上街頭,就是不希望他們離開學習本業。更有中山女中退休教師指出“再怎麼樣,也不該動員學生,該不會明年連國中生、國小生都要出來?”;另表示“有老師都不清楚課綱了,何況學生。”

  此説一點都不假,例如有民眾在現埸問抗議學生:課綱有什麼問題?多數學生説不出所以然;更有學生提到在“二二八事件”中,像鄭南榕是外省人的這種特殊例子,課綱都沒有寫進去,明顯是將張飛與岳飛打在一起了。高中生抗議不要“洗腦”課綱,但是卻對課綱的內容不了解,甚至有錯誤的認知,顯然是已被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大人洗腦而不自知,否則怎會不知在反什麼呢?

  當然這不是第一次抗議學生不知在反什麼。去年有許多大學生參與反兩岸服務貿易的太陽花學運,也是不了解兩岸服貿那些內容不利臺灣經濟及社會安全,道聽途説就加入了反對的行列。只是去年參與者畢竟是較具分辨力的成年大學生為主,如今連未成年的高中生都上場了,怎能不對那些背後鼓動者感到寒心呢?為了達到政治目的,竟不顧孩子們的死活!

  去年太陽花學運期間,有學生在“立法院”議場上方,噴上“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的字眼。此口號曾出現在描述1974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之《裏斯本夜車》及其同名電影的作品中,也是法國作家雨果的名言。將革命前的葡萄與已是民主政體的臺灣類比,不僅引喻失義,亦可看出學生的分辨能力有限。

  同樣地,在此次反課綱的運動中,也看到高中生製作了“暴政必亡”的牌子來抗議。如果臺灣現在是由暴政統治,試問他們還能抗議嗎?不是會被所謂的“暴政”通通抓起來關嗎?由此可見,學生並不具分辨的能力,以致于任憑背後的大人左右,還以為反課綱是在拯救臺灣的未來。殊不知動不動就走上街頭、佔領官署,其實是在讓臺灣的未來向下沉淪。

  有學生家長要到現場帶領孩子回家時,不僅遭到孩子的反抗,現場的社運分子還對在場學生父母説:“這些學生很讚。”當學生家長喊這些不是你的孩子,不要利用他們且要帶走孩子時,這些人還鼓噪表示:“你的孩子很行!”,使家長驚覺臺灣社會怎麼會變成如此,真的已經淪陷了嗎?

  綜觀此次課綱的微調,與陳水扁執政時代95暫綱翻天覆地修改相較是小巫見大巫,但是當時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強調,已公告的課程綱要不能隨意喊停,否則牽連層面太大;“教育部中教司司長”也指出,各級學校課綱屬實質授權訂定且具有間接對外效力的裁量標準,合法性沒有疑義,符合行政程式法。以前修課綱沒問題,現在就有問題,不是黨派之爭,是什麼?

  每場學運的少數帶頭或鼓動者,參與目的都是為了日後進入政治場域工作而預先練兵,不是真的為了堅時理念,否則就不會出現臺上臺下兩樣情。青年學子若是不能對此有所認識,輕易相信走上街頭就能救國家、社會,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