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抗戰勝利70年戳中民進黨及“獨派”死穴

2015年07月08日 11: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昨天是“七七事變”78週年紀念日,兩岸分別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島內一些政客卻拋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怪談:為何要紀念抗戰?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是兩岸重要的歷史聯結,而為了切斷兩岸的各種關係,民進黨和“獨派”不惜淡化日寇侵華的殘暴罪行。而今島內一些政客為了搞“臺獨”,竟然對這段歷史裝聾作啞,甚至歪曲史實,如何對得起千千萬萬為抗日英勇犧牲的仁人志士?

  評論摘編如下:

  昨天是“七七事變”78週年紀念日,兩岸分別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活動。1937年7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蓄意製造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面對民族存亡的危機,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批批抗日勇士和愛國將領義無反顧、浴血奮戰,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重大貢獻。兩岸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8週年,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然而,島內一些政客卻拋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怪談:為何要紀念抗戰?為何要慶祝勝利?臺北市府過去每年都會在中山堂舉辦“七七事變”紀念特展,但去年底無黨籍的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後,今年臺北市府停辦相關活動,島內輿論一片罵聲。

  為何要紀念抗戰?這是臺灣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明知故問。當年面對日寇慘絕人寰的法西斯暴行,不甘屈辱的中華兒女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而更早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躪的臺灣同胞也紛紛響應大陸同胞的抗日運動。八年抗戰期間在大陸參加抗日的臺胞據説就有20多萬,並成立了許多頗有影響力的抗日組織,在島內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反皇民化”示威遊行以及抗日遊擊戰,有力地配合了大陸的抗戰大業。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臺北公會堂(光復後改名為中山堂)舉行,從此被日本人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臺灣,正式重返祖國懷抱。而臺北中山堂作為見證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歷史遺址,也成為臺北市政府舉辦紀念抗戰的地方。

  今年是中華民族抗戰勝利70週年,也是臺灣光復70週年。這正正戳到島內民進黨和“臺獨”分子的“死穴”,因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是兩岸重要的歷史聯結,而為了切斷兩岸的各種關係,民進黨和“獨派”不惜淡化日寇侵華的殘暴罪行,臺北市長換人後未在7月7日舉行紀念抗戰活動,也就不奇怪了。有可能成為臺灣地區未來領導人的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蔡英文,迄今未對抗戰勝利70週年這樣重大的紀念活動作任何表態,更未對當年兩岸中國人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壯舉説過一句讚揚的話,更遑論要求日方深刻反省當年暴行了。島內輿論一針見血地指出,“綠營和‘獨派’急於切斷兩岸的關係,甚至走火入魔想要回頭肯定日本的殖民功績;卻忘了,日本是殖民帝國與戰爭發動者,而臺灣從日本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的關鍵因素,正是抗日戰爭勝利。”輿論還指出,若不是抗日勝利,若不是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今天蔡英文要競選的職位,恐怕是一個日本殖民地的官員吧?

  當年為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島內先烈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而今島內一些政客為了搞“臺獨”,竟然對這段歷史裝聾作啞,甚至歪曲史實,如何對得起千千萬萬為抗日英勇犧牲的仁人志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