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洪秀柱學歷風波:臺灣名嘴的墮落

2015年06月25日 11: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電視的政論節目應該是臺灣的特色,幾乎各新聞臺皆有。這種節目的誕生當然有其時代背景,可以説在民主化的過程中,電視政論節目象徵了言論自由的普羅化,因此逐漸蔚為風潮。當年臺灣李濤先生主持的TVBS“2100全民開講”,可以説是政論節目的鼻祖,但今日與當年的情況相比,只能用每況愈下來形容。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社評指出,如果説政論節目就是民主的櫥窗,那臺灣的民主的確令人擔心。

  我們先假設一個理想的狀況。政論節目邀請的都是學有專精或對議題熟悉的學者專家,彼此提供不同的觀點,理性的辯論,而觀眾可以藉由這樣的節目,更深入的了解議題的複雜性以及不同觀點的差異性。這樣的過程,必然可以成為催生公民社會的動力。只可惜,在臺灣沒有這種節目存在的空間。

  今天,我們社會習慣稱政論節目的來賓為“名嘴”,但這個詞已有貶抑的意味。什麼是好的名嘴?我們認為,好的名嘴,有幾個條件:(一)只對自己熟悉的議題發言;(二)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亦即言必有據;(三)獨立發言,不是電臺的工具,也不是政黨或政治人物的工具;(四)理性發言,不會激情,不會人身攻擊。符合這種條件的名嘴,不敢説已經滅絕了,但至少是瀕危動物。

  老實説,隨著臺灣選戰的開打,名嘴已不再是名嘴,名嘴已淪為打手了。最令人不齒的是,這些名嘴還要假裝一副中立的姿態,實際上根本是打手作風。現在的名嘴爆料,一來不問真實性,二來不問來源目的,完全不在乎踐踏自己的人格。例如最近的洪秀柱的學歷風波,完全就是典型的打手作風。

  這些打手型名嘴自甘墮落,我們也無可奈何,我們比較擔心的是這種風氣與臺灣民主形成一種向下沉淪的螺旋。名嘴墮落的背後,其實就是媒體的墮落。無可諱言,媒體在選戰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資訊的傳播。我們從最近政治人物與媒體之間變相的合作,就可以發現其對民主的負面影響。

  我們發現,政治人物利用媒體與名嘴散播不實資訊,並且用極為煽情的言論來鼓動民眾的情緒。這些名嘴都是善於運用語言符號的專家,他們經常透過標簽化的語言來抹黑或抹紅政治人物。但最可悲的是民眾對於這樣的現象絲毫不以為意。媒體造假新聞,不會有任何後果;名嘴爆假資訊,也不會被淘汰。

  甚至於,媒體的收視愈來愈高,名嘴上節目的機會也愈來愈多,形成一種反淘汰的現象。説句不好聽的話,今天的臺灣,理性的民眾無法發揮作用,而是由偏執的支援者與媒體在左右選舉的資訊市場。這樣的民主,會走到什麼地步,只會讓人捏一把冷汗罷了。

  名嘴變打手,一念之間,然損人而不利己,午夜夢回之際,又豈能心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