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蔡英文可能比陳水扁更危險

2015年05月29日 09: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論分析蔡英文的兩岸態度。社論指出,如果要簡單歸納兩岸態度,蔡英文是“不説不做”,她“善問而不答”,蔡式語法充滿問號,鮮有句號,更難找到驚嘆號。長于質疑他人,卻短于提出主張,在兩岸政策上尤其如此。從樂觀論,蔡英文或許不會像陳水扁,讓兩岸互信全毀,但從悲觀言,她的兩岸主張透明度不足,將是兩岸與美臺間建立互信的最大障礙。

  社論摘編如下:

  如何定義蔡英文兩岸政策位置?數學上有一種“相對坐標”的位置定位法可以參考,亦即找出與蔡英文比較的對應點,透過這個對應點,也就是對照組,來定義蔡英文的位置。如果要簡單歸納兩岸態度。蔡英文是“不説不做”;陳水扁是“説一套做一套”。

  陳水扁是極端的一面,他在2000年上任時鄭重宣示:“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的“四不一沒有”,2年後就變成“臺灣中國,一邊一國”,以今我否定昨我,説法與做法不斷改變,彈性最大,穩定度與可預測性最低。因此,在他任內美臺與兩岸難以建立信任,烽火衝撞成為常態。

  蔡英文呢?她“善問而不答”,蔡式語法充滿問號,鮮有句號,更難找到驚嘆號。長于質疑他人,卻短于提出主張,在兩岸政策上尤其如此。

  對這種抽象模糊性,馬英九從“內涵”與“方法”二層次,質疑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説。但郭正亮在《蔡英文的兩岸論述挑戰》一文中的點出了蔡式兩岸論述重點。在內涵論上,郭引用民調指出,“面對臺灣兩大民意趨勢:‘兩岸現狀指數’超過85%,‘只是臺灣人’比例超過60%,不管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候選人,當然都要面對選舉現實。”因此蔡英文主張維持現狀。

  這正是蔡英文在維持現狀的“內涵論”上的最大“特色”,她隱藏自己的特色,把自己當成一面鏡子,只現實投射民意現實。所以,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她有諸多批判,但當被問及她的兩岸主張時,她強調“臺灣共識”,這句話沒有人會反對,但也沒有人聽得懂;她講的“維持現狀”,多數人會贊成,但有説和沒説也沒差別。就像最近國會觀察基金會公佈的民調,有68.3%民眾贊成蔡英文兩岸維持現狀主張,僅18.4%民眾不贊成。這與其説是民眾贊成蔡英文的主張,不如説是民眾贊成兩岸維持現狀,誰主張都一樣。

  這種無特色的“內涵論”,必然導致“方法論”的難産。就如郭正亮對蔡英文“如何維持現狀”提出的看法:“直到今天,蔡英文還沒針對這個取代‘九二共識’的‘兩岸新公式’,拋出任何試探性的解答。”

  蔡英文除了技術性的立場調整,如對ECFA從“糖衣毒藥”調整為“概括承受”外,嚴格來説,蔡英文的兩岸立場並不跳動,但她的不跳動,不是因為她真的不跳動,而是因為她的主張不明確,人們無法準確定位她的立場,也就無法測量她有沒有移動。

  我們必須提醒,在兩岸政策上“不説不做”的蔡英文,也許在選舉策略上,有如讓對手難於著力的武當棉拳,可以取得“打擊面縮小”、“打擊力減弱”的效果。但在治國上,“不説不做”卻會陷臺灣于不利處境、置兩岸于對立風險。從樂觀論,蔡英文或許不會像陳水扁,讓兩岸互信全毀,但從悲觀言,她的兩岸主張透明度不足,將是兩岸與美臺間建立互信的最大障礙。

  要期待蔡英文延續馬英九在兩岸“説到做到”風格下的建設性成果,並不容易。但至少不要回到陳水扁“説變就變”的毀諾迴圈、烽火之路,這應是臺灣社會對蔡英文最低程度的期待。因此,選民有權利要求蔡英文説清楚兩岸政策。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