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習朱會為兩岸關係定錨領航

2015年05月06日 10: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到訪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一行。香港中評社6日社評表示,“習朱會”在“胡連會”十週年之際登場,不僅具有承接歷史的重要意義,而且也具有引領兩岸繼續沿著和平發展道路不斷前進的導向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提出5點意見。第一項就是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這一點,對於當前處在2016大選備戰階段的臺灣來講,意涵猶深。目前選情佔優的民進黨只是以所謂維持兩岸現狀作為兩岸路線,而不肯放棄固有“臺獨”主張,這已經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習近平指出,否認“九二共識”,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就會損害民族、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展。習近平再次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再次凸顯“九二共識”不容挑戰和動搖的基石地位,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底線,對兩岸關係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定錨作用。

  習近平在第二點主張中提出,要充分考慮兩岸雙方社會的心理感受,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中小企業、農漁民合作發展、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這些主張,充分體現出大陸對臺灣民生發展的貼心關注。向臺灣“三中一青”傾斜,已經成為大陸對臺政策的重點所在,也是推動兩岸關係不斷發展的巨大潛力所在。

  習近平在第三點主張中指出,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兩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差異、增進理解,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習總書記強調這一點,是在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兩岸一家親的對臺理念。兩岸一家親,不僅要有經濟利益共用作為物質基礎,更要通過兩岸更廣泛、更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實現兩岸同胞之間心靈相通、相映、彼此契合,不斷增進兩岸民意的水乳交融,夯實兩岸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

  習近平著眼于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特別提到要讓兩岸青年成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夥伴。兩岸的未來在於青年一代,如何讓兩岸青年手牽手、心連心,關係到兩岸關係的明天和希望。通過不斷增進兩岸青年交流,為兩岸搭建起通往美好未來的溝通橋梁,而兩岸青年一代將成為建設兩岸美好未來的生力軍。在這方面,兩岸理應為青年一代的成長、交流、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鋪設更為平坦、堅實的道路,這也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方向。

  習近平在第四點主張中指出,對兩岸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難題,國共兩黨都要勇於面對,匯聚兩岸同胞智慧,積極探索解決之道。這一主張,體現出進入深水區後的兩岸關係,需要進一步迎難而上,克難前行的客觀現實。馬當局在兩屆任內,均以“不統、不獨、不武”作為兩岸政策基調,對於兩岸政治問題,採取回避、拖延的態度。而大陸方面一直以來對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問題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此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雙方可以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他還提出,要慮善以動,動惟厥時、秉持同胞情、同理心等,既體現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智慧,又展現兩岸民族之義,手足之情,更能夠為臺灣同胞接受,更能引起兩岸共鳴。

  習近平在第五點主張中表示,我們真誠希望,國共兩黨秉持民族大義,承擔起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兩岸人民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的神聖責任,團結兩岸各黨各派和各界人士,努力開創兩岸關係新未來,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中華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習近平總書記從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闡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歷史意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更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歷史責任。這裡面不僅包括國共兩黨,而且也包括臺灣各黨派和各界人士,體現出兩岸和平發展需要匯聚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智慧和力量,也體現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

  對於習近平的講話,朱立倫給予了正面回應。他表示,海峽兩岸同為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兩岸和平發展已取得很多成果,希望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在區域和平、環保、經濟整合等方面攜手合作,讓兩岸關係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基層民眾、中小企業和青年群體,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習朱會對國共兩黨關係、兩岸關係發展作出積極、正向、清晰的闡述。雙方在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原則、大方向上達成一致,而且在政策推動上也達成重要共識,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希望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能夠進一步增進互信,深化交流合作,在和平發展的正確航向上乘風破浪,不斷前進,造福兩岸人民,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的貢獻。(文睿)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