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沒有亮點 蔡英文怎能給臺灣自信心?

2015年04月21日 13: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21日社論指出:蔡英文經民進黨提名為2016年“總統大選”參選人,目前正進行“請益之旅”。她參選訴求“找回自信,點亮臺灣”,概分為內政與兩岸兩大部分,認為臺灣“成長動能不足”、“財富分配不均”、“年輕世代失去向上動力”、“有太多的問題都已經嚴重到,必須拿出魄力與決心立即展開行動,才足以扭轉局面”。觀其內容沒有甚麼亮點,也就無法給人民自信心。

  蔡英文被民進黨提名參選“總統”後第一時間,以“找回自信,點亮臺灣”為主題發表演説,充分展現躊躇滿志、舍我其誰的思維。平心而論,這幾年來臺當局施政確實有若干不盡人意之處,亟待改革,但把臺灣現況説得一無是處,那也不符事實,因為不論競爭力、生活品質、經商環境或是經濟成長,跟其他地區相較,臺灣已都有一定的亮點。

  蔡英文以“人民的幸福”為衡量政府施政成果的指標。就以她所強調的這項指標來説,去年8月,“主計總處”公佈臺灣與34個經合組織(OECD)會員國加上巴西、俄羅斯相較的國民幸福指數,臺灣排名第十八,在國際間是中段班,在亞洲國家的幸福感則排名首位;另外,國際青商會香港總會所做的“亞洲十地青年快樂指數”,臺灣也排名第一,比香港、新加坡、韓國還高。

  這些事實證明,蔡英文故意選擇片面資訊,以偏概全,醜化政府,這或許是在野黨的選舉伎倆,可以見怪不怪。但一個自命為“大家心目中期待的領袖”,竟然選擇用惡質的手法,全盤否定執政黨的政績以牟取選票,難道就能找回人民的自信嗎?一味唱衰臺灣,難道就能“點亮臺灣”嗎?

  至於兩岸部分,蔡英文重申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她強調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並承諾要負起“超越現有國共關係框架,建立常態化兩岸關係”使命。乍聽之下,似乎頗有道理,但深入分析,根本就是自我矛盾形成的詭異辯説。

  蔡英文既要維持兩岸現狀,卻不肯承認“九二共識”,還誇言超越既有國共關係框架,豈不是癡人説夢?凸顯所謂“建立常態化兩岸關係”只是一廂情願的説法。何況,政黨輪替在臺灣已成民主常態,但大陸會對臺灣所有政黨都同樣對待嗎?會與主張“臺獨”或“一邊一國”的政黨維持良好關係嗎?

  再者,蔡英文堅決否定兩岸關係就是國共關係,強調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也不是民共關係。但她心目中的兩岸關係究竟是甚麼關係?是國際關係?還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卻始終不肯講清楚,因為這正是她的罩門,她必須百般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以免讓人看出她所思所想其實正是“一邊一國”。

  蔡英文參選演説內容即為競選訴求,但通篇儘是華麗的詞藻敷衍而成,論述既不完整,策略也不夠具體,關鍵部分更是含混其詞。“物有華而不實,有實而不華者”,蔡英文不改華而不實的訴求,終究將無法點亮臺灣,又怎能找回人民的自信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